成语拼音:dǎo gù xí cháng
成语解释:见“蹈常习故”。
成语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守旧
繁体字形:蹈故習常
英文翻译:Do the same
蹈:1.践踏;踩:赴汤蹈火。重蹈覆辙。循规蹈矩。2.跳动:舞蹈。手舞足蹈。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习:1.学习;复习;练习:自习。实习。习艺。修文习武。2.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习见。习闻。习以为常。3.习惯:积习。恶习。相沿成习。4.姓。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哎,说到“蹈故习常”这个成语,可能有人会挠头问:“这词啥意思啊?”简单来说,它就是说一个人总是按老一套来,不愿意尝试新方法。比如说,隔壁王叔开了二十年的包子铺,天天用同一块老面发面,死活不肯试试酵母粉。你问他为啥不换,他准会说:“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改了还能叫传统吗?”——你看,这就是典型的“蹈故习常”。
这时候问题来了:为啥有人明明知道旧方法效率低,还是不愿意变呢?其实吧,这里头有个心理门槛。就像咱们用手机支付习惯了,突然让老一辈重新学现金记账,他们可能觉得“太麻烦,还不如用老本子记”。说白了,人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有安全感,哪怕它不够好。
举个栗子,我有个朋友在公司做报表,明明有自动化工具能省一半时间,但他偏要手动填数据。问他原因,他两手一摊:“万一系统出错了咋整?手填的至少能盯着。”这种“宁可信手,不信科技”的心态,是不是也藏着对未知风险的过度担忧?
不过话说回来,“蹈故习常”真的全是坏事吗?倒也不见得。比如中医里的针灸推拿,千百年传下来的技法,现在不照样治好了很多人?关键得看场景。有些传统需要守住精髓,有些流程则需要与时俱进。就像做菜,你可以用电磁炉代替柴火灶,但火候把控的手艺可不能丢啊!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给咱们提了个醒:别把“习惯”当枷锁,也别把“创新”当万能药。去年我尝试用AI辅助写文章,刚开始确实手忙脚乱,但现在效率和创意都翻倍了。你看,突破舒适区这事儿,就跟学骑自行车似的——摔两回就会了,对吧?
最后唠句实在的:生活就像打游戏,总用同一个技能通关多没劲?偶尔试试新装备,说不定能打出隐藏关卡呢。当然了,咱也不是说要彻底否定过去,就像老话说的——“老办法保底,新思路开路”,这两手抓才叫真本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