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é xiè bù xià
成语解释:谓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成语出处:《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这女儿自因阿巧死后,心中好生不快活。自思量道:‘皆由我之过,送了他青春一命。’日逐蹀躞不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人的心情
繁体字形:蹀躞不下
英文翻译:Keep up
蹀:蹈;顿足。
躞:见〔蹀躞〕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蹀躞不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其实它描述的状态大家可能都经历过。比如,你面试完一家心仪的公司,收到邮件说“结果将在三个工作日内通知”,接下来的几天里,你是不是会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反复刷新邮箱?这时候就可以说:“他这几天蹀躞不下,生怕错过录取消息。”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用“蹀躞”来形容犹豫不决呢?其实这个词最早是形容小步徘徊的动作,后来引申为内心焦灼的状态。比如考试结束后,小王一边啃指甲一边念叨:“成绩怎么还不出来?”旁边的同学打趣道:“别蹀躞不下了,先去吃顿饭吧!”这种画面感是不是瞬间就出来了?
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比如朋友借钱后迟迟不还,你既想开口要,又怕伤感情,这时候的纠结就是“蹀躞不下”的典型写照。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状态也说明我们在认真权衡利弊。就像老张说的:“买房子这事儿蹀躞不下了大半年,最后发现还是得跟着直觉走。”
个人觉得,现代人面对的选择越多,“蹀躞不下”的情况反而越常见。但与其被焦虑困住,不如把这种犹豫期看作深度思考的机会。毕竟连古人都明白,真正重要的决定需要时间酝酿。下次当你又在两个选项间反复横跳时,不妨告诉自己:适当的蹀躞不下,或许是为了更踏实地迈出下一步。
说到底,这个成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既承认了人类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永远果断,又暗示了突破的可能。就像春天的溪流遇到石头会打转片刻,但最终还是会找到前进的方向。学会与“蹀躞不下”共处,或许比强迫自己立刻做决定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