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o qī zuò guài
成语解释:跷蹊:奇怪。奇怪多端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只因这封简帖儿,变出一本跷蹊作怪底小说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稀奇的事物
繁体字形:蹺蹊作恠
英文翻译:To be strange
跷:1.抬起(腿);竖起(指头):把腿跷起来。跷着大拇指。2.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跷起脚看墙上的布告。3.高跷:登在二尺多高的跷上扭秧歌。4.跛(bǒ);瘸。
蹊:[qī]〔蹊跷〕也说跷蹊。奇怪可疑。[xī]小路。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怪他。3.副词。非常;很:怪好听的。4.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小明盯着桌上突然消失的钢笔,挠着头说:"这事情真是跷蹊作怪,刚才明明放在这里的。"隔壁工位的李姐探过头来:"要不说说看,咱们办公室最近总丢小物件?"这时候后勤大叔举着扫帚从打印机后头钻出来,原来打印机后盖松了,各种小东西都掉进了机器缝隙里。
王婶发现儿子数学成绩从60分窜到95分,心里直犯嘀咕:"这进步快得跷蹊作怪,别是抄了谁的答案吧?"趁着周末大扫除,她在孩子书桌抽屉里翻出三本写满解题步骤的草稿本。原来孩子这两个月每晚都在研究错题,那些歪歪扭扭的笔记里,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社区垃圾分类站最近闹出件怪事:明明每天清运两次,可绿色厨余桶总是爆满。张大爷拄着拐杖在公告栏前念叨:"这事跷蹊作怪得很,莫不是清运车偷工减料?"后来物业调监控才发现,新搬来的住户把旧家具拆解后的木板全塞进了厨余桶,经过志愿者上门讲解,这场误会才水落石出。
要说"跷蹊作怪"这个词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它既表达了疑惑又暗含探索欲。就像小时候看魔术表演,明知其中有机关,却还是忍不住想掀开黑布瞧个明白。生活中很多看似反常的现象,其实就像未拆封的快递包裹,打开前觉得神秘莫测,拆开后往往发现再普通不过的真相。
上周买菜时听见两位老太太闲聊:"现在年轻人捧着手机傻笑的样子才叫跷蹊作怪。"这话让我想起地铁里常见的情景——其实他们可能在读电子书、处理工作,或是给家人报平安。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异常现象",重要的是保持善意的好奇,而不是急着贴标签。
最近重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发现大侦探常说的"排除所有不可能"恰恰是应对"跷蹊作怪"的最佳方案。就像去年公司茶水间总飘着焦糖味,有人猜是设备故障,有人说是香薰泄露,最后查出来是新来的实习生每天偷偷用电磁炉熬奶茶。有时候真相就藏在最平常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