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í
  • h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ǐ sǐ huí hái

成语解释: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形容医术高明。比喻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成语出处:宋·范成大《问天医赋》:“窃闻大神,天医之王。范围堪舆,运平阴阳;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医术高明

繁体字形:起死迴骸

英文翻译:Back to the dead

起死回骸的意思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骸:1.骸骨:四肢百骸。2.借指身体:形骸。病骸。遗骸。

成语评论

起死回骸”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的核心意思是“把看似无望的事物重新救活”,类似于“起死回生”。比如一位医生抢救回心跳骤停的病人,旁人惊叹:“真是起死回骸的本事!”这里既夸赞了医术高超,也暗含对生命奇迹的感慨。

问题一: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医疗场景吗?当然不是!比如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因为新策略扭亏为盈,员工可能会说:“多亏张总起死回骸的经营智慧”。这说明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只要涉及“逆转困境”的故事都能灵活使用。

最近看到个有趣的例子:小区里枯死的樱花树被园艺师救活,邻居们开玩笑说:“您这是给树来了个起死回骸啊!”这种生活化的用法让成语瞬间接地气,还带着点幽默感。

问题二:用这个成语要注意什么?关键在于“从绝境到重生”的转折感。如果用来说“考试成绩从80分提高到85分”,就显得小题大做。就像炒菜放盐——时机和分量都要恰到好处。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起死回骸”的精神。比如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老旧社区改造,本质上都是在做“把旧事物赋予新生命”的事情。这种思维模式,或许比成语本身更值得玩味。

有朋友曾问我:“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起死回骸还有意义吗?”我的回答是:科技解决的是“能不能做”,成语提醒的是“敢不敢想”。就像马斯克回收火箭时,多少人觉得是天方夜谭?但正是这种突破常规的勇气,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最后分享个小观察:古人创造这类成语时,或许早就参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用“起死回骸”时,不仅是描述结果,更是对坚持和智慧的双重肯定。下次遇到棘手难题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