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xiǎn rú yí

成语解释: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魏书·于什门等传论》:“史臣曰:‘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视死如归;或赴险如夷,惟义所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不避艰险

繁体字形:赴險如夷

英文翻译:handle a crisis without difficulty

赴险如夷的意思

赴:1.前往;到(某处)去:赴宴。赴京。2.投身进去:全力以赴。3.古又同“”。

险:1.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险地。险峻。山高水险。这条盘山公路弯道多,很险。2.地势险恶不容易通过的地方:天险。无险可守。3.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冒险。保险。脱险。险症。巡堤查险。4.狠毒:阴险。险诈。5.险些:险遭不幸。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夷:1.平坦;平安:化险为夷。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夷弹。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夷灭。夷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夷。四夷。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夷情。华夷杂处。6.姓。

成语评论

赴险如夷”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直白——“去危险的地方就像走平路一样”。它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时不仅不慌张,反而从容应对。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消防员冲进火场时还能保持冷静?”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个成语里:长期的训练和使命感,让他们把“危险”当成了日常工作中的“必经之路”。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2021年河南暴雨时,一位民间救援队长带着皮划艇连续三天穿梭在齐胸深的水里转移群众。记者问他怕不怕被洪水卷走,他摆摆手说:“水流再急,路线是提前规划好的;心里有底,动作就不乱。”这种“把惊险变成本能”的状态,恰恰是“赴险如夷”的鲜活注脚。有人可能会疑惑:“普通人遇到突发危险,真能做到这么镇定吗?”其实关键在于准备——无论是应急预案的制定,还是心理素质的锻炼,都在无形中铺就那条“夷”的路径。

我曾在登山队见过更有意思的案例。老向导带新手攀岩时,总会在最陡的崖壁前开玩笑:“这段路啊,蚂蚁爬着都嫌陡。”但当他系好安全绳开始示范,每个落脚点都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后来才明白,他口中的“险”是事实,但行动中的“夷”来自二十年如一日的经验积累。这让我想到:生活中很多看似艰难的事,或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走到“把陌生变熟悉”的那个阶段。

值得讨论的是,现代社会常把“冒险精神”等同于冲动,但“赴险如夷”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就像外科医生做手术时不带情绪波动,程序员通宵改代码依然思路清晰,真正的专业素养往往体现在“把高压环境变成工作台”的能力。这种态度不是漠视风险,而是用理性在危险边缘搭建起安全的脚手架。

下次遇到棘手难题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危险本身不会消失,但应对的方式可以升级。就像暴雨中撑开的伞,重要的不是雨有多大,而是握伞的手是否足够稳当。当积累足够的方法和底气,那些让人心跳加速的挑战,终将成为可以闲庭信步的寻常风景。

"赴险如夷"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