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 guò yòu zuì
成语解释:指赦免过错,宽恕罪行。
成语出处:《易 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繁体字形:赦過宥辠
英文翻译:Forgiveness of sins
赦:免除或减轻刑罚:大赦。赦罪。赦免。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宥:宽恕;原谅:原宥。宽宥。尚希见宥。
罪: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赦过宥罪”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原谅别人的错误,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比如朋友不小心弄坏了你的东西,你选择不责怪他,反而安慰他说“没关系”,这就是一种“赦过宥罪”的体现。
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宽容的态度?举个例子,同事因为疏忽搞砸了项目,如果领导直接开除他,可能团队会失去一个未来能成长的人才;但如果给他机会弥补,反而可能激发他的责任感。宽容不仅修复关系,还能创造更多可能性。
生活中怎么用这个词?比如家长对孩子说:“虽然你这次考试没考好,但我们可以一起分析问题,下次努力。”——这种教育方式既指出了错误,又保留了信任,本质上就是“赦过宥罪”。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所有错误都值得原谅吗?”当然不是。比如触犯法律或伤害他人的行为,不能简单用“赦过宥罪”来掩盖。但生活中大部分矛盾,其实都源于无心之失或沟通不畅,这时候宽容反而比计较更有价值。
我个人觉得,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与人之间更容易积累矛盾。学会“赦过宥罪”,其实是在给自己减负——与其带着怨气生活,不如用包容的心态腾出空间,让积极的关系自然生长。就像花园里除草是为了让花开得更好,宽容也是在清理人际关系的杂草。
最后想说,这个词不是要求我们做“老好人”,而是提醒我们:在坚守原则的同时,留一点弹性空间。毕竟谁都会犯错,今天的宽容,也许就是明天自己被善待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