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éi lē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成语解释:赔:蚀本;折:亏损。比喻想算计别人;反而遭受双重损失。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賠了夫人又摺兵
英文翻译:throw the helve after the hatchet
赔:1.赔偿:赔款。这块玻璃是我碰破的,由我来赔。2.向受损害或受伤害的人道歉或认错:赔礼。赔罪。赔不是。3.做买卖损失本钱(跟“赚”相对):赔本。赔钱。年终结账,算算是赔是赚。
了:[le]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a)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这个小组受到了表扬。水位已经低了两米。b)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你先去,我下了班就去。他要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也很高兴。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a)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下雨了。春天了,桃花都开了。他吃了饭了。天快黑了,今天去不成了。b)表示在某种条件之下出现某种情况:天一下雨,我就不出门了。你早来一天就见着他了。c)表示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我现在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本来不想去,后来还是去了。d)表示催促或劝止:走了,走了,不能再等了!。好了,不要老说这些事了![liǎo]1.完毕;结束:了结。了账。没完没了。一了百了。不了了之。这事儿已经了啦!2.放在动词后,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办得了。做得了。来不了。受不了。3.完全(不);一点(也没有):了不相涉。了无惧色。了无进展。4.姓。5.明白;懂得:了然。了解。明了。了如指掌。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妇。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关,万夫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夫。农夫。轿夫。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夫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夫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夫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又:1.表示重复或继续:他拿着这封信看了又看。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a)单用: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b)连用:又快又好。又香又脆。3.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冬季日短,又是阴天,夜色早已笼罩了整个市镇。4.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生活费之外,又发给五十块钱做零用。5.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一又二分之一。6.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情(多叠用):她又想去,又想不去,拿不定主意。7.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刚才有个事儿要问你,这会儿又想不起来了。8.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里,加强语气:我又不是客人,你就不用客气了。这点小事又费得了多大工夫?
折:[shé]1.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亏损:折本儿。折耗。3.姓。[zhé]1.断;弄断:骨折。把树枝折断了。2.损失:损兵折将。3.弯;弯曲:曲折。百折不挠。4.回转;转变方向:转折。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5.折服:心折。6.折合;抵换:折价。折账。折变。7.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对折。打九折。8.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9.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形状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叠: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装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儿。[zhē]1.翻转:折跟头。2.倒(dào)过来倒过去:水太热,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
兵: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提起“赔了夫人又折兵”,大家可能想到《三国演义》里周瑜设计让刘备娶孙尚香,结果不仅没控制住刘备,反而让东吴丢了面子又折了兵力。但你知道吗?这个成语在生活中也能用得很贴切。
比如同事小王为了省中介费,自己偷偷找租客,结果房子被糟蹋得不成样子,押金也收不回来。这时候就能说他“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损失了房屋维护成本,又浪费了时间精力。
有人问:这个成语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其实它讲的是“双重损失”的窘境。就像网购贪便宜买了盗版书,结果发现印刷模糊要退货,不仅浪费了运费,还耽误了学习计划。这种得不偿失的情况,就是典型的“折兵又赔夫人”。
我观察到现代人更容易掉进这种陷阱。比如有人为了追热点匆忙创业,既赔了积蓄又透支了健康。这让我想到:有时候“走捷径”的心态,反而会让我们付出更多隐性代价。与其追求短期利益,不如学会计算“机会成本”。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为了省30元停车费把车停路边,结果被贴了200元罚单。你看,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情况无处不在。这时候用“赔了夫人又折兵”来形容,既生动又有警示作用。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有全局思维。就像下棋时不能只顾吃子,更要看整盘局势。生活中做决定前,不妨多问自己:这个选择会不会导致连锁损失?想清楚这点,或许就能少走些冤枉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