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ì
  • yuǎn
  • jiàn
  • jì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ì yuǎn jiàn jìn

成语解释: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貴遠賤近

英文翻译:High and low

贵远贱近的意思

贵:1.价格高;价值大(跟“贱”相对):绸缎比棉布贵。春雨贵如油。2.评价高;值得珍视或重视:宝贵。可贵。3.以某种情况为可贵:人贵有自知之明。锻炼身体,贵在坚持。4.地位优越(跟“贱”相对):贵族。贵妇人。达官贵人。5.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姓。贵国。高抬贵手。6.姓。

远:[yuǎn]1.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2.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3.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4.深奥:言近旨远。5.姓。[yuàn]避开:近君子,远小人。

贱:1.价钱低:贱价出售。2.地位低下:卑贱。贫贱。3.卑鄙;下贱:贱货。贱骨头。4.谦辞。称有关自己的:贱躯。5.轻视;瞧不起:人皆贱之。

近:1.空间或时间距离短(跟“远”相对):近郊。近日。近百年史。靠近。附近。歌声由远而近。现在离国庆节很近了。2.接近:平易近人。年近三十。两人年龄相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亲密;关系密切:亲近。近亲。两家的关系很近。4.姓。

成语评论

贵远贱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换成大白话就是“总觉得远处的月亮更圆”——比如有人拼命羡慕大城市的生活,却嫌弃自己家门口的菜市场太土;或者天天刷着北欧旅行视频,却懒得去隔壁公园散步。这种心态是不是很熟悉?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张每天抱怨公司食堂难吃,宁可点30块钱的外卖。结果有次出差去外地,发现当地同事吃的盒饭和自己公司的一模一样,反而感慨“别人家的盒饭真香”。你看,同样的东西换个环境,评价就完全不一样。

自问自答时间: 问:为什么人总会“贵远贱近”? 答:这其实是大脑的“距离滤镜”在作怪。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心理距离”——离我们越远的事物,越容易被想象加工成完美版本。就像网购时看模特图觉得衣服绝美,到手后却觉得版型不对,因为现实打破了滤镜。

再举个反常识的案例:杭州有位茶农告诉我,他卖给游客的龙井800元/斤,本地人却只买200元的“雨后茶”。问起区别,他笑着说:“游客要的是故事里的西湖龙井,我们自己喝的是实实在在的春天气息。”你看,价值判断有时和物理距离成反比。

个人观察:现在短视频把这种心态放大了十倍。刷着瑞士雪山、日本樱花,转头看自家小区总觉得灰扑扑的。但上周我在暴雨中迷路,偶然发现巷子深处有家开了三十年的糕团店,那种老灶台蒸出的米香,是任何网红店都复制不了的温度。

打破怪圈的小技巧:试试“三米法则”——每天找出身边三米范围内三个被忽略的美好细节。可能是窗台上冒新芽的多肉,邻居奶奶晾的碎花被套,或是楼下早餐铺刚出锅的油条脆响。这些真实可触的瞬间,往往比千里之外的幻象更动人。

说到底,“贵远”不该成为否定当下的借口,而“贱近”也不必是妥协现实的无奈。就像好的摄影师既会仰望星空,也能在水泥缝里找到苔花绽放。远近之间,关键是把“看见”的能力,从手机屏幕拉回生活本身。

贵远贱近的造句

  1. 造句 他那种贵远贱近的思想,真应该改了。
  2. 造句 但要避免贵远贱近和厚古薄今,否则,就可能陷入一种“批判的陷阱”。
  3. 造句 这种“双面性”体现了贵远贱近的思想。
  4. 造句 况且中国人有“贵远贱近”的传统,对古代的事情总觉得神圣,因此历史剧应该有历史学家的参与。
  5. 造句 外国人丢东西能很快找回实为贵远贱近的自卑表现。
  6. 造句 如果那些贵远贱近的人不服,我往远了说。
  7. 造句 扬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刘主任介绍,扬大有很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很多专业就业形势也非常好,这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家长没有必要“贵远贱近”。

"贵远贱近"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