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liǎn guì fā
成语解释:见“贱敛贵出”。
成语出处:《新唐书·郑珣瑜传》:“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发,以便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古代平抑粮价的措施
繁体字形:賤斂貴發
英文翻译:Humble and restrained
贱:1.价钱低:贱价出售。2.地位低下:卑贱。贫贱。3.卑鄙;下贱:贱货。贱骨头。4.谦辞。称有关自己的:贱躯。5.轻视;瞧不起:人皆贱之。
敛:1.收起;收住:敛容。敛足。2.约束:敛迹。3.收集;征收:敛钱。横征暴敛。把工具敛起来。
贵:1.价格高;价值大(跟“贱”相对):绸缎比棉布贵。春雨贵如油。2.评价高;值得珍视或重视:宝贵。可贵。3.以某种情况为可贵:人贵有自知之明。锻炼身体,贵在坚持。4.地位优越(跟“贱”相对):贵族。贵妇人。达官贵人。5.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姓。贵国。高抬贵手。6.姓。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贱敛贵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生意经。比如古代粮商在丰收年低价收粮,等到灾年粮价飞涨时再卖出去,赚取差价。这种操作看似聪明,但背后藏着风险——万一囤货太多卖不掉,或者市场突然变化,就可能血本无归。
有人会问:这和现代人炒股、炒房有什么区别?其实底层逻辑相通。比如小王在房价低谷时贷款买了三套房,等市场回暖后转手,确实赚到了钱。但去年他囤积某网红商品想涨价抛售,结果潮流变得太快,最后只能亏本处理。这说明“贱敛贵发”要成功,不仅要看价格差,还得抓准市场需求。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菜市场张阿姨。她每天凌晨去批发市场“捡漏”快过季的水果,白天在摊位按新鲜水果的价格卖。有顾客质疑:“这不是坑人吗?”张阿姨理直气壮:“烂掉的水果只能扔,我低价收来让它们物尽其用,这叫双赢!”这事提醒我们,商业行为是否合理,有时候取决于具体情境和操作方式。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更像把双刃剑。合理的价格波动能促进资源流通,就像冬天卖羽绒服、夏天卖空调的自然市场规律。但若故意哄抬物价,比如疫情期间囤积口罩,就完全变味了。把握好“贱敛贵发”的尺度,既需要商业头脑,更离不开对市场规则的敬畏。
说到底,任何赚钱套路都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就像老话说的“细水长流”,比起短期投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或许才是更可持续的生存之道。下次遇到“低价入手”的机会时,不妨多问自己:这个差价,到底值不值得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