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ān
  • cái
  • j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n cái jiàn yì

成语解释:贱:轻视;义:道义。贪图钱财,轻视道义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元帝永光二年》:“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贪财贱义

英文翻译:Greedy for money and cheap justice

贪财贱义的意思

贪:1.原指爱财,后来多指贪污:贪赃。贪官。倡廉肃贪。2.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贪得无厌。3.片面追求;贪图:贪快。贪便宜。

财:1.钱和物资的总称:财产。财物。理财。2.姓。

贱:1.价钱低:贱价出售。2.地位低下:卑贱。贫贱。3.卑鄙;下贱:贱货。贱骨头。4.谦辞。称有关自己的:贱躯。5.轻视;瞧不起:人皆贱之。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成语评论

贪财贱义”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贪图钱财、轻视道义”,但实际生活中它到底如何体现?举个例子:老王为了拿回扣,偷偷把公司项目数据卖给竞争对手,结果导致团队半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这种行为不就是典型的“贪财贱义”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会为了钱放弃原则?其实背后往往有个渐进的过程。比如小李起初只是收客户几百块的小礼物,后来逐渐发展到虚报费用、伪造合同,最后因贪污入狱。就像温水煮青蛙,底线是一步步被打破的。

更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现象对社会有什么影响?我邻居张阿姨的故事或许能说明问题。她儿子沉迷网络赌博,不仅骗光家里积蓄,还伪造房产证抵押借款。这种为钱财六亲不认的行为,不仅毁掉家庭关系,更让周围人对“诚信”产生信任危机。

关于“贪财贱义”的争议点在哪?有人认为这是人性弱点,有人则觉得是环境所迫。但在我看来,关键要看个人选择。就像菜市场那个坚持不用缺斤短两秤的摊主老陈,虽然少赚些钱,却赢得了整条街的回头客——这说明守住底线的人反而能走得更远。

有趣的是,现代职场中这种现象有了新变种。某些网红为接广告,把劣质产品吹得天花乱坠;部分自媒体为流量,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这种新型的“贪财贱义”,正在用更隐蔽的方式冲击着社会信任体系。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追求财富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获取方式是否正当。就像种地要讲究时节,赚钱也该守住规矩。那些真正能长久发展的企业或个人,往往都是在“义利兼顾”中找到平衡点的聪明人。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面临“十万现金”和“职业信誉”的二选一时,会怎么做决定?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是检验我们是否真的理解“贪财贱义”本质的最佳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