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ài gǔ zhī pí
成语解释: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不起眼的小东西
繁体字形:敗皷之皮
英文翻译:A black skin
败:1.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战败国。立于不败之地。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2.使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大败侵略军。3.(事情)失败(跟“成”相对):功败垂成。不计成败。4.毁坏;搞坏(事情):身败名裂。伤风败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5.解除;消除:败毒。败火。6.破旧;腐烂:败絮。败肉。7.凋谢;枯萎:败叶。塘里的荷花都败了。8.败落: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9.使败落:败家。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皮: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6.有韧性的:皮糖。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10.姓。
哎,你听说过“败鼓之皮”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原本是指破旧的鼓皮,后来用来比喻那些看似无用却暗藏价值的东西。比如说,老张家的古董店角落里堆着一堆旧书,别人觉得是废纸,结果里头翻出一本清代手抄本,转手卖了个好价钱——这不就是典型的“败鼓之皮”嘛!
等等,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说白了,核心问题就是:没用的东西真的一文不值吗?其实啊,关键得看用的人有没有眼光。就像我妈总念叨:“家里那台老缝纫机修修还能用,扔了多可惜!”结果修好后,她愣是靠它接了不少改衣服的活儿,你说这算不算“败鼓之皮”逆袭?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有些年轻人动不动就“断舍离”,这习惯好是好,但有时候太着急扔东西反而容易错过机会。我有个朋友去年差点把爷爷留下的老邮票当废纸卖了,后来被懂行的邻居拦住,现在那些邮票成了他家的“传家宝”。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败鼓之皮”吗?
依我看啊,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提醒咱们:别急着给事物贴标签。就像咱们小区门口那个修鞋摊,看着破破烂烂的,可方圆五公里就属王师傅手艺最靠谱。要我说,有些老手艺、老物件虽然不起眼,但里头藏着的智慧和故事,可比表面光鲜的新玩意儿有意思多了。
下次要是再看见啥“没用”的东西,不妨多琢磨两下。说不定你眼里的破鼓皮,换个场景就是宝贝呢?这世上的价值啊,有时候就跟开盲盒似的,得有点耐心才能发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