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ǎn
  • b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xiǎn bù bīn

成语解释:犹言负固不服。

成语出处:《晋书·陶璜传》:“夷帅范熊世为逋寇,自称为王,数攻百姓;且连接扶南,种类猥多,朋党相倚,负险不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負險不賓

英文翻译:Be in danger

负险不宾的意思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险:1.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险地。险峻。山高水险。这条盘山公路弯道多,很险。2.地势险恶不容易通过的地方:天险。无险可守。3.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冒险。保险。脱险。险症。巡堤查险。4.狠毒:阴险。险诈。5.险些:险遭不幸。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宾:1.客人(跟“主”相对):外宾。宾至如归。2.姓。

成语评论

负险不宾”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看。字面意思是“凭借险要地势而不归顺”,常用来形容占据有利条件却拒绝服从的人或势力。比如古代某个山寨头子占山为王,朝廷派人招安,他却自认易守难攻,死活不肯低头——这就是典型的“负险不宾”。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占山为王”有什么区别?关键在态度差异。占山为王只是描述占据地盘的行为,而“负险不宾”更强调“有筹码却硬扛”的对抗姿态。就像现代商业中,某小公司手握专利技术却拒绝与大企业合作,宁可单打独斗,这种带着倔强的选择就透着点“负险不宾”的味道。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心态值得玩味。我曾见过传统作坊坚持手工制作,明明引入机械能扩大规模,却坚持“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这种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但就像成语里的山寨头子,既要享受地势带来的安全感,也要承受被孤立的代价。这让我想到:所谓的“优势”有时候反而是双刃剑。

换个角度想,为什么有人宁愿“负险不宾”?或许是安全感作祟。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门派,守着悬崖峭壁上的宗门,看似安全实则困住了发展。现代社会里,某些行业龙头死守传统模式不愿创新,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负险不宾”?毕竟改变意味着风险,而人性天然厌恶不确定性。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里可以翻出新意。比如职场新人掌握关键技术却不愿分享,短期看确实能保住地位,但长期可能限制团队成长。这时候的“险”不再是地理优势,而是个人能力的壁垒。可见时代在变,但人性中的博弈逻辑依然相通。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手握优势资源时,会选择“负险不宾”还是开放合作?我的观察是,真正聪明的人会把“险”当作谈判筹码而非对抗资本。就像诸葛亮守荆州既要据险,又要联吴抗曹,毕竟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项。保持底线又不失灵活,或许才是破解这个千年成语的新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