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héng jù dǐng
成语解释: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地位
繁体字形:負衡據鼎
英文翻译:Defeat the balance and seize the tripod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衡:1.秤杆。泛指称重量的器具。2.称量(liáng):衡其轻重。3.衡量:衡其得失。4.古又同“横(héng)”。
据:[jù]1.占据:据为己有。2.凭借;依靠:据点。据险固守。3.按照;依据:据理力争。据实报告。据民歌改编。4.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凭据。证据。字据。论据。票据。实据。5.姓。[jū]拮据(形):经济境况不好,缺少钱,境况窘迫:手头据。
鼎: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哎哟,今天咱们来唠唠“负衡据鼎”这个成语。说白了,这词儿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其实拆开看还挺有意思。你猜“负衡”和“据鼎”到底啥关系?别急,咱慢慢盘。
核心问题:负衡据鼎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啊,“负衡”指的是扛着秤杆,比喻承担权衡轻重的责任;“据鼎”呢,字面是守着煮饭的大锅,背后藏着掌握大局的深意。合起来就是“既要管公平,又要管生存”,活脱脱一个操碎了心的主事人形象。比如《后汉书》里夸某官员“负衡据鼎,民安其政”,说的就是这人既会算账又懂搞经济,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咱举个现代例子。老王在公司既管财务审批又抓产品研发,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同事们都说他是“新时代负衡据鼎代言人”——预算超支了得挨骂,新品延期了也得背锅。你看,这词儿搁现在照样贴切!
成语新解:责任越大越要平衡?我发现啊,这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夹心层”管理者。既要盯着KPI不让业绩滑坡,又得照顾团队情绪防止人员流失,简直就是走钢丝的活儿。就像我二叔开饭馆那会儿,白天操心食材价格波动,晚上琢磨怎么留住老顾客,完美演绎什么叫“左手拿秤砣,右手扶汤锅”。
不过话说回来,现代社会讲究分工协作,“负衡据鼎”这事儿倒不必全压在一个人身上。咱们完全可以理解为团队协作中各司其职——有人专攻数据分析,有人擅长统筹规划,这不就把老祖宗的智慧转化成现代管理学了嘛!
最后唠句实在的:甭管是古代官员还是现代打工人,能把“平衡”和“掌控”这两件事玩明白的,那都是真本事。毕竟生活就像炒菜,火候小了不熟,猛了又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