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ng
  • wě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máng pī wěi

成语解释:犹言披荆斩棘。

成语出处:清·陈梦雷《解介士传》:“王有事于越,敖,敖子弟出死力,负芒披苇,入海望潮,拨棹,蒙虎皮以冒锋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创业的艰苦

繁体字形:負芒披葦

英文翻译:Covered with reeds

负芒披苇的意思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芒: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和田野间,叶子条形,秋天茎顶生穗,黄褐色,果实多毛。2.某些禾本科植物(如大麦、小麦)子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3.(Máng)姓。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苇:芦苇。

成语评论

今天看到一个成语“负芒披苇”,有点陌生?别慌,咱们先拆开看。“负芒”是背着芒刺,“披苇”是披着芦苇,连起来啥意思呢?举个例子:张大爷年轻时为了找水源,负芒披苇穿过整片荆棘地,裤腿划破了也不停脚。这时候用成语,是不是比直接说“艰难跋涉”更有画面感?

有人问:“这成语和‘披荆斩棘’有啥区别?”关键在于状态不同——负芒披苇更侧重被动承受困难,比如小王接手烂尾项目,天天处理前任留下的坑,就像背着刺走路;而“披荆斩棘”更强调主动克服障碍,更适合形容开拓者精神。

最近读《创业故事集》时发现个精妙用例。书里写九十年代企业家:“他们负芒披苇闯市场,既要应付政策变动,又要提防同行黑手。”这里不仅点出外部压力,还暗示了双重风险,比单纯说“困难重重”更有层次。

值得注意是,这个成语自带持续受苦的暗线。就像咱们现代打工人,天天挤地铁、改方案、平衡KPI,何尝不是另一种负芒披苇?但换个角度看,这些“芒刺”也在磨炼我们的应变能力。我常跟团队说:别怕背上的刺,走得稳了,刺就变成防身的铠甲。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你在筹备重要考试,每天早起晚睡刷题,这算不算负芒披苇?我的理解是:短期冲刺更适合用“悬梁刺股”,而如果是长达数年的医学生涯,既要应对学业压力又要处理实习纠纷,那才真正贴合这个成语的韵味——毕竟,带刺前行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的印记。

"负芒披苇"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