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ān
  • d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jí dān dēng

成语解释:笈:书箱;簦:古代有柄的笠类的伞。背着书箱,扛着伞奔走求学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有朋自远,无用栖凭,皆负笈担簦,栉风沐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負笈擔簦

英文翻译:To take responsibility

负笈担簦的意思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笈:1.书箱:负笈从师。2.书籍:秘笈。

担:[dān]1.用肩膀挑:担水。2.承当,负责:担负。担任。担当。担待(a.原谅;b.担当责任)。担重任。担风险。[dàn]1.挑东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扁担。2.一挑东西:担子。勇挑重担。3.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担等于一百斤。4.量词,用于成担的东西:一担水。[dǎn]同“”。

簦:古代有柄的笠。类似雨伞。

成语评论

嘿,你听说过“负笈担簦”这个成语吗?乍一听可能有点懵,但说白了,它形容的是古人背着书箱、顶着斗笠去求学的样子。比如:“张秀才负笈担簦,翻山越岭拜师学医,村里人都说他‘比驴还倔’。”你看,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对吧?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这词儿现在还能用吗?谁还背竹箱子啊?”问得好!其实它的核心是“为理想吃苦”的精神。举个现代例子:“小李负笈担簦般挤着早高峰地铁,手里还攥着考研资料打瞌睡。”你瞅瞅,时代变了,那股劲儿可没变!

我自个儿觉着啊,这成语就像个时光胶囊。古人用脚步丈量求学路,咱们现在虽然坐高铁刷网课,但凌晨赶方案的打工人、实验室通宵的学生党,哪个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负笈担簦”?关键不是工具,而是心里揣着的那团火。

再举个反差点儿的例子:“网红博主扛着三脚架爬雪山拍星空,粉丝都说他这是21世纪的负笈担簦。”你看,连追逐梦想的方式都变得五花八门了,但内核还是那个理儿——想成事,就别怕风里来雨里去。

说到底,语言就是个活化石。下次看见为目标咬牙坚持的人,甭管他是送外卖攒学费,还是熬夜改方案,你大可以竖大拇指:“兄dei,你这负笈担簦的架势,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