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ē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dé gū ēn

成语解释: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辜负了别人的恩德

繁体字形:負惪辜恩

英文翻译:To live up to dekuen

负德辜恩的意思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辜:1.罪:无辜。死有余辜。2.背弃;违背:辜负。辜恩背义。3.姓。

恩:1.恩惠:恩德。恩深似海。他对我有恩。2.(Ēn)姓。

成语评论

负德辜恩”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说的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人为什么会忘恩负义?比如《红楼梦》里的贾雨村,被甄士隐资助考取功名后,却在对方落难时冷眼旁观,这就是典型的“负德辜恩”。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创业失败时,朋友小王借了他十万块救急。三年后老张东山再起,却对小王的还款请求装聋作哑,甚至在酒桌上说“当年那点钱算什么”。这种翻脸不认人的做法,活脱脱就是成语的现实写照。

为什么人会做出这种事?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恩情变成心理负担时,有些人会选择用否定施恩者的方式来减轻愧疚感。就像《东郭先生》里的狼,被救后反而要吃人,本质上是在用攻击性行为掩盖自己的理亏。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强调“人情社会”的环境里,“负德辜恩”的故事反而越多。或许是因为人情往来中掺杂了太多利益计算,当施恩变成投资、报恩变成债务时,纯粹的情义反而成了稀缺品。

有个现代案例值得深思:某科技公司高管被老东家提拔后,却带着核心团队另立门户,还公开嘲讽前老板的经营理念。这种行为不仅违背职场伦理,更暴露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当利益诱惑足够大时,道德约束就会变得脆弱。

换个角度看,“负德辜恩”现象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施恩不必求报,受恩不可忘本。就像种花,只管浇水施肥,花开时自然芬芳满园;若天天盯着花苞计算回报,反倒失了养花的乐趣。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或许本该如此简单纯粹。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我们指责别人忘恩负义时,是否也该反思自己帮助他人的初衷?真正的善意应该像阳光,照耀他人而不求反射,这样的关系或许才能避免陷入“施恩-负债”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