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mǎ lì bīng
成语解释:犹言秣马厉兵。
成语出处:宋 陈师道《赠张文潜》诗:“秋来待试丞相府,谷马砺兵吾甚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准备战斗
繁体字形:谷馬礪兵
英文翻译:Gu Ma Li Bing
谷:[gǔ]1.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峡谷。万丈深谷。2.谷类作物的总称。也特指粟:五谷。谷草。3.古代百谷的统称,即农作物的统称。4.〈方〉稻。也指稻的子实。[yù]见〔吐谷浑〕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砺:1.磨刀石。2.磨(刀):砥砺。磨砺。
兵: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秣马厉兵”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风,但放在今天依然好用。比如,一家创业公司为了推出新产品,全员加班加点调试代码、优化设计,老板开会时说:“咱们得秣马厉兵,下个月发布会必须一炮而红!”这里的“秣马”就像给团队充电,“厉兵”就是打磨产品,生动体现了战前准备的重要性。
问:为什么说这个成语适合职场?其实它完美适配现代社会的竞争节奏。比如程序员提前学习新技术应对项目,老师备课到深夜为了第二天课堂效果——这些看似日常的努力,本质上都是“秣马厉兵”的现实版。关键不在动作多宏大,而在于持续积累的备战状态。
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某国产运动品牌提前三年研发轻量化跑鞋。设计团队走访了上百位运动员,连鞋带摩擦力都做了200多次测试。这种“厉兵”的狠劲儿,最终让他们在赛场上抢下七成赞助席位。可见充分准备能把机会变成胜局。
个人观点插播:我特别欣赏把“秣马”和“厉兵”拆开理解的做法。好比健身时,有人只练器械(厉兵),却忽视补充蛋白质(秣马),效果自然打折扣。真正的备战应该是硬件软件同步升级,就像备考既要刷题也要调整作息。
再举个反例:某网红餐厅去年突然爆火,却因没培训好服务员、后厨动线混乱,三个月就关门。这就像战士光擦亮了铠甲(厉兵),却忘了喂饱战马(秣马),关键时刻掉链子。所以说,成语里这两个动作的并列关系特别值得琢磨。
最后给个生活化场景:家长群里最近流行“秣马厉兵式带娃”。有位妈妈分享,她每周带孩子去科技馆不是单纯玩,而是提前查展品资料,把参观变成移动课堂。这种有准备的陪伴,确实比漫无目的溜达更有“养分”。你看,古老智慧照样能在尿布奶粉堆里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