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ào xián pǐn zhú
成语解释: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成语出处: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音乐
繁体字形:調絃品竹
英文翻译:String tasting bamboo
调:[diào]1.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3.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7.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8.调动:岗位调整。9.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10.调查:调研。内查外调。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12.调换:调座位。[tiáo]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4.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5.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7.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zhōu]朝,早晨:《广韵·平尤》:“调,朝也。”
弦:1.弓背两端之间的绳状物,用其弹性以发箭:弓弦。2.乐器上经过摩擦、振动发声的线。3.钟表等的发条。4.连接圆周上两点的线段。5.中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对着直角的斜边。
品:1.物品:商品。产品。战利品。2.等级:上品。下品。精品。极品。3.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分九品。4.种类:品种。品类。5.品质:人品。品德。6.辨别好坏;品评:品茶。这人究竟怎么样,你慢慢就品出来了。7.吹(管乐器,多指箫):品箫。品竹弹丝。8.姓。
竹: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哎呦,说到“调弦品竹”这成语,大家是不是第一反应觉得有点文绉绉的?别慌,咱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隔壁老王刚学了二胡,每天在家捣鼓琴弦,调音调得邻居都快报警了,结果他媳妇儿悠悠来了一句:“你这一天天的调弦品竹,啥时候能拉出个完整曲子啊?”你品,你细品——这就是典型的用成语调侃人“光折腾不实战”嘛!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到底啥意思?跟音乐有关还是纯比喻?”哈哈问得好!其实“调弦品竹”字面是说摆弄乐器的弦和竹笛,但说白了就是形容人“专注细节却忘了目标”。比如公司开会时,有人花半小时纠结PPT字体颜色,而方案一个字没写——这不就是现代版调弦品竹么?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成语就一定是贬义吗?我看未必!上周去公园看见个老大爷,拿着竹笛反复擦拭试音,阳光洒在他花白胡子上,那场景简直像幅画。这时候的“调弦品竹”反而透着股匠人精神,你说是吧?关键得看场合——准备阶段的精雕细琢和关键时刻的掉链子,那可不是一码事儿!
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我表弟玩乐队,每次演出前非得把吉他弦调到绝对精准,队友急得跳脚。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们的现场效果反而比那些随便调音的乐队稳得多!这说明啥?有些时候啊,“调弦”本身就是表演的一部分,重点是要清楚自己到底在“品”什么。就像咱做饭,有人觉得切菜浪费时间,可大厨就知道刀工直接影响火候呢。
最后唠点实在的,这成语给我的启发就是:做事得把握好“准备”和“行动”的天平。别学那个寓言里修驴车的老汉,车轴雕出花来,结果误了赶集。但反过来,该打磨的细节也别偷工减料。就像我写这篇文章,光想着凑字数可不行,还得让各位看官真正get到点东西,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