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áo sī nòng zhú
成语解释: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
成语出处:元·汤式《赠人》:“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音乐
繁体字形:調絲弄竹
英文翻译:Silk and bamboo
调:[diào]1.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3.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7.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8.调动:岗位调整。9.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10.调查:调研。内查外调。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12.调换:调座位。[tiáo]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4.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5.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7.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zhōu]朝,早晨:《广韵·平尤》:“调,朝也。”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竹: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调丝弄竹”这种听起来文绉绉的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在实际生活中呢?比如当看到邻居家孩子抱着吉他在阳台上练习时,可以说:“小王这半年天天在家调丝弄竹,现在都能弹《成都》了。”这里既描绘了持续练习的状态,又暗示了技艺的进步。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音乐场景里吗?其实不然。比如同事花三个月研究新软件的操作技巧,就能夸他:“老张这段时间在工位上调丝弄竹,把设计软件玩得比专业美工还溜。”这里把钻研专业技能的过程,比作了调试乐器的精细操作。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还自带“慢工出细活”的韵味。就像我表弟学烘焙时,每天下班后窝在厨房倒腾面粉和烤箱,两个月后居然做出了堪比网红店的千层蛋糕。用成语形容就是:“他这两个月在厨房里调丝弄竹,现在家里人都抢着当试吃员。”这里把食材当乐器,把烘焙过程当演奏,意外地贴切。
有人担心用这种成语会显得刻意,其实关键看语境。上周参加手工皮具体验课,老师傅拿着裁皮刀和针线示范时,我脱口而出:“您这调丝弄竹的架势,简直像在创作艺术品。”现场大家都觉得这个比喻既新鲜又形象,完全不会有掉书袋的感觉。
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就像厨房里的调味料,用对了能为表达增色不少。特别是在形容需要耐心打磨的事情时,比直白的“努力学习”更有画面感。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场景适配,比如跟小朋友讲故事时说“小熊猫在竹林里调丝弄竹学本领”,可能比用在工作会议上更合适。
说到底,语言本就是活的工具。就像我奶奶用缝纫机做衣服时会说“和机器较劲”,年轻人用“调丝弄竹”形容调试游戏参数,本质上都是给平凡的事添点趣味。只要用的时候心里装着听众,老成语也能玩出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