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ú bù shě shǒu
成语解释: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参寥》:“爱其诗,读不舍手;属其谈,挽不听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爱读书
繁体字形:讀不捨手
英文翻译:Can't give up reading
读:[dú]字的念法;读音:异读。“长”字有两读。[dòu]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后来把“读”写成“逗”。现代所用逗号就是取这个意义,但分别句逗的标准不同。见〖句读〗。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哎哟喂,"读不舍手"这词儿可太有画面感了!咱先来段场景代入:老王捧着本武侠小说窝在藤椅里,老伴儿端着热茶催了三回,他愣是头都不抬地摆手:"等我看完这段降龙十八掌!"你品品,这不就是活脱脱的读不舍手嘛?
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只能用在看闲书的时候吗?嘿,您可小瞧它了!隔壁张会计对着新出的财税政策解读手册两眼放光,边看边拍大腿:"这抵扣条款写得真明白!"谁说工具书就不能让人读得停不下来?关键还得看内容是不是挠到痒处。
要说最绝的案例,得数我二姨。去年她迷上《明朝那些事儿》,愣是把电子书进度条截图当朋友圈封面。有回家族聚餐,她举着手机就来句:"等我给朱棣打完这场仗!"全家笑倒一片。这事儿说明啥?读不舍手的魔力,真不分年龄层!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刷短视频成风,能让人读不舍手的纸质书确实少了。但您发现没?地铁上看电子书入迷坐过站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说明啥?好内容永远有市场,关键得找对味儿。就像我家楼下书店老板常念叨的:"甭管载体咋变,文字的魅力它跑不了!"
依我看呐,读不舍手这事儿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得碰上对路的书,赶上合适的心境,还要有那么点儿沉浸的勇气。您要问怎么培养这状态?简单!先找本薄点儿的书试试水,就跟吃小龙虾似的,尝着味儿了自然停不下手。对了,记得备点零食茶水,毕竟读书也是个力气活不是?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遇见让自己读不舍手的文字,那可是种福气。下次您要是碰见这样的好书,千万得悠着点儿看——别像我上次追侦探小说那样,通宵看到天亮,第二天上班差点把咖啡倒进键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