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ō shì nòng fēi
成语解释:见“说是谈非”。
成语出处:《解放日报》1943.1.23:“从‘老好人’薛××的眼里,以为大家又在说是弄非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説是弄非
英文翻译:Gossip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悦”。[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说是弄非”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直白。字面意思是“把对的硬说成错的,把错的故意说成对的”,用来形容那些喜欢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行为。比如同事之间传话时添油加醋,或者网上讨论问题时故意歪曲事实,这些场景都能用上这个词。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办公室里小张负责的项目出了问题,他却在汇报会上说:“这个方案小王之前也提过类似想法,现在结果不理想,可能大家都有责任。”实际上小王只是随口聊过一句,根本不算正式建议。这种模糊重点、转移矛盾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说是弄非”。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说是弄非?观察发现,多数时候和三个因素有关:一是维护自身利益,像前例中的小张;二是碍于面子不愿承认错误;三是信息掌握不全导致误判。就像菜市场里大妈们传闲话,往往把“听说老李家儿子辞职了”传成“老李家破产了”,这就是信息缺失引发的以讹传讹。
遇到说是弄非的情况怎么办?去年小区物业费涨价时,业主群里有人造谣说物业经理中饱私囊。我当时做了三件事:先找物业要收支明细,再联系业委会核实,最后把盖着公章的报表发到群里。事实面前,谣言自然消散。这说明面对是非混淆,冷静求证比情绪对抗更有效。
有意思的是,现在刷短视频经常看到“反转新闻”。上午刚刷到老人碰瓷的监控,下午就爆出司机确实违规变道的全景录像。这种信息碎片化传播,让普通人更容易陷入“先是弄非,再拨乱反正”的循环。这也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就像戴着泳镜在浑水里找路,虽然费劲,但能看清方向。
最后想说,语言是把双刃剑。既能搭建沟通的桥梁,也能筑起误解的高墙。下次遇到别人议论“听说那个新来的同事特别难相处”,不妨多问句:“你和他具体打过交道吗?”或许就能避免一次无意识的说是弄非。毕竟在这个真相比钻石还珍贵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该成为信息的过滤器,而不是传声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