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ō qiān shuō wàn
成语解释:说了许许多多的话。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今人解《易》……说千说万,与《易》全不相干。”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分句、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説千説萬
英文翻译:speak again and again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悦”。[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悦”。[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说千说万”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说一千道一万”,通常用来形容反复强调同一件事。比如家长叮嘱孩子:“说千说万,安全第一”,或者领导开会时提到:“说千说万,产品质量不能放松”。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喜欢用重复的方式表达观点?
其实,重复的背后藏着心理学原理。当重要信息被多次提及,大脑更容易形成长期记忆。比如学外语时,一个单词重复出现七次以上,才可能被真正记住。同样,团队中反复强调目标,其实是在用“声音密度”推动行动落地。但要注意:重复≠啰嗦。关键是把核心信息提炼成简短有力的表达。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信息爆炸,重复不会让人厌烦吗?” 这取决于表达方式。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直播带货的主播会不断重复产品卖点,但配合表情、语调和场景变化,反而能带动购买欲。这说明重复需要“包装升级”——就像同一道菜换摆盘方式,依然能引发新鲜感。
个人认为,现代人尤其需要“有效重复”。每天接触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辈子的见闻,真正重要的内容反而容易被淹没。就像导航软件不断提示“前方右转”,这种恰到好处的重复,其实是在海量信息中为我们划重点。下次遇到别人反复强调某件事,不妨先别皱眉,试着捕捉其中的核心价值。
如何让“说千说万”更有力量?建议试试“三变法则”:变换案例、变换角度、变换表达形式。例如解释环保重要性时,可以今天讲北极熊栖息地变化,明天聊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后天用漫画展示垃圾分类效果。信息本质没变,但接收者始终保有探索兴趣。
最后分享个实际应用场景:最近帮朋友策划求婚,建议他在不同场合(早餐时、散步中、临睡前)用不同方式表达心意。结果对方笑着答应时说:“这些话你都说千说万遍了,但每次听起来都像新的。”你看,重复的魔力就在于——当真心遇上巧思,老话也能开出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