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è
  • r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è mò ruò yù

成语解释:诫:警戒;豫:通“预”,预先。指事后有所警戒不如事先有所防备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一》:“诫莫若豫,豫而后给。”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事先有所防备

繁体字形:誡莫若豫

英文翻译:There is no commandment like Yu

诫莫若豫的意思

诫:警告;劝告:告诫。劝诫。规诫。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广大。5.姓。[mù]古同“”。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豫:1.欢喜;快乐:面有不豫之色。2.安适:逸豫亡身。3.同“预1”。4.河南的别称。

成语评论

诫莫若豫”出自《礼记》,字面意思是“与其事后告诫,不如提前预防”。这个成语的核心思想是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远高于补救”。比如一家公司如果在产品设计阶段就严格把控质量,而不是等到客户投诉后再修改,这就是典型的“诫莫若豫”——主动规避风险比被动解决问题更有效率。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夏天出门前涂防晒霜,总比晒伤后敷修复面膜更明智。前者是“豫”,后者是“诫”,而皮肤已经受损的事实无法逆转。这种思维模式可以迁移到学习、工作甚至人际关系中。

再比如家庭教育。家长如果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比如教他们如何过马路、识别危险场所,远比孩子受伤后再强调安全规则更有意义。这让我想到自己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时,父亲坚持让我戴护具的往事——膝盖上的擦伤和未拆封的创可贴,至今都是“预防优于善后”的鲜活证明。

有人质疑:“提前准备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当然不是。但“诫莫若豫”并非要求完美预测未来,而是倡导建立风险意识。就像程序员写代码时加入容错机制,农民根据天气预报调整播种时间,这种“留有余地”的思维方式本身就能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最值得现代人思考的是“主动思维”的价值。当我们习惯于在手机碎屏后买钢化膜,在体检异常后才调整作息,其实已经陷入被动应对的循环。试着把“如果…该怎么办”换成“如何避免…发生”,或许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烦恼原本可以提前化解。

最后分享一个职场案例:某团队在项目启动会上主动列出可能出现的10种风险,并逐一制定应对方案。三个月后虽然遇到供应商延迟的问题,但因为早有预案,最终比竞争对手提前两周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豫”不是空谈,而是转化为具体行动力的决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