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ī
  • chuán
  • ji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lǐ chuán jiā

成语解释: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成语出处: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詩禮傳家

英文翻译:a cultured family

诗礼传家的意思

诗: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2.(Shī)姓。

礼: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传:[chuán]1.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传。由前向后传。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2.传授:师传。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3.传播:宣传。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4.传导:传电。传热。5.表达:传神。传情。6.发出命令叫人来:传讯。把他传来。7.传染:这种病传人。8.姓。[zhuàn]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传》。《吕梁英雄传》。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成语评论

诗礼传家”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家族世代重视读书和教育,长辈用诗词教孩子明理,用礼仪规范言行,这样的家庭就可以称为“诗礼传家”。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府,虽然后来衰落了,但贾政对宝玉“四书五经”的严格要求,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传统吗?其实,“诗礼”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比如现在父母带着孩子读经典绘本,或是通过家庭聚会中的礼节传递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本质上都是“诗礼传家”的变体。

有趣的是,这种传承并不局限于书香门第。我认识一位经营小吃店的老板,他在收银台旁摆着《唐诗三百首》,空闲时就和孩子玩“飞花令”游戏。他说:“咱家虽然卖的是油条豆浆,但肚子里不能只有葱花味。”这种将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或许才是“诗礼传家”最生动的注解。

为什么这种精神能延续千年?关键在于它打通了知识和品德的通道。就像古人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形容读书人,现代研究也发现,家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当背古诗和学餐桌礼仪变成自然的生活习惯,教育的痕迹反而淡了,留下的都是滋养心灵的养分。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我倒觉得像“诗礼传家”这样的理念恰恰需要新解。在短视频充斥眼球的今天,全家人放下手机共读一首诗;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坚持用“您好”“谢谢”搭建沟通的桥梁——这些微小而具体的实践,比单纯背诵《弟子规》更能让文化血脉真正流动起来。

诗礼传家的造句

  1. 造句 这个天经地义,谁都晓得,而况诗礼传家的贵族的五孙舍!
  2. 造句 范家是诗礼传家的大族,清末光绪年间开始行商,五十余年下来,借吉东开禁之利,又是屯田开荒,又是贩货四方,积累下丰厚的家产。
  3. 造句 太恶心了!太无耻了!太混蛋了!这些所谓诗礼传家的缙绅人家,果然是荒淫放荡到了极点!这儿还有个外人呢,当我不存在吗?
  4. 造句 因为那日老太太说道,他家诗礼传家,虽是妾侍,亦不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进门。
  5. 造句 此家人姓朱,世代都是以诗礼传家,只是身逢乱世只能隐居避祸。
  6. 造句 他家世代书香,虽然祖上没有出过什么高官,却也是诗礼传家。
  7. 造句 书香门第,诗礼传家,累世善人,在这湖州地面上十分的有名气。
  8. 造句 第三股则是前朝昭帝的外戚,当今皇太后的娘家,留侯张家,张家时代诗礼传家,一卷《太公兵法》,成就了家族赫赫战功,大胤王朝三位兵圣,两位就出自张家。
  9. 造句 旧时代读书人集古嗜古,本为常事,龚自珍家道殷实,祖辈都为诗礼传家,金石碑版收藏甚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