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ī
  • yán
  • z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yǐ yán zhì

成语解释: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诗言志”、“诗以道志”。

成语出处:《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詩以言志

英文翻译:convey ambition through poems

诗以言志的意思

诗: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2.(Shī)姓。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成语评论

诗以言志”这个成语,出自《尚书·舜典》,意思是说诗歌可以表达人的志向和情感。比如李白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短短两句诗,既展现了他的自信,也暗含了豁达的人生观。这里有个问题:古人为什么非要用诗来说心里话?其实啊,古代没有朋友圈和短视频,诗歌就是他们最直接的“情绪出口”——既能含蓄地表达,又能被后人传唱,一举两得。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陶渊明辞官后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面看是田园生活的记录,实际上藏着他对官场的不屑和对自由的追求。这种“说反话”的艺术,可比现代人发个辞职宣言高明多了。这时候可能会想:为什么现代人很少用诗歌表达志向了?倒不是说写诗过时了,而是表达方式变多了——有人写公众号,有人拍Vlog,本质上都是“言志”的新载体。

有个有趣的对比: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逆境中的洒脱,和现代人遇到挫折后发励志文案,本质上都是通过创作传递态度。差别在于,古人用平仄押韵的格式增加记忆点,我们则用表情包或流行语引发共鸣。

个人觉得,“诗以言志”在今天依然成立,只是形式更自由了。比如00后把人生理想写成说唱歌词,程序员用代码写藏头诗,本质上都是通过创造性表达传递价值观。当我们在短视频里听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其实和古人读“路漫漫其修远兮”时的感动,跨越千年却心意相通。

话说回来,为什么文字总能承载志向?或许因为语言经过锤炼后,会产生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就像王勃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千多年后的学生还能用它当座右铭。这种传承本身,就是人类精神世界最奇妙的连接方式。

诗以言志的造句

  1. 造句 中国工程院院士、冀东油田首任经理翟光明就曾赋诗以言志:休看弹丸地,龄齿心未移。
  2. 造句 诗以言志,这些诗词同时蕴含着战斗动员的力量。
  3. 造句 市民李嵘则用“金鸡展翅偕知音,百花吐艳伴黄鹤”诗以言志,他深感在电影百花齐放的时代,武汉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4. 造句 “诗以言志,画为心声!”曹明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一直认为,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自我内心的发掘,是灵魂的净化、升华。
  5. 造句 第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讲究“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比较注重批判、审美、教育、讽喻的功能,到现在,这些功能还是需要的。
  6. 造句 借诗以言志,大概在僧在俗都是一样的。
  7. 造句 嘉谟回归故里后予惟诗以言志,与好友唱和之诗,多是出自于情之所至,信手而来,每题诗见志,随手遣去,并无传世之意。
  8. 造句 酷爱诗以言志的国家能源局前任局长张国宝在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开工仪式后,曾如此形容酒泉之风——“风,不教狂飙度玉门。
  9. 造句 含蓄的中国人有些话是不会直接讲的,他们通常喜欢“诗以言志”。
  10. 造句 常言道,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凌公子古筝弹得生动绝妙,动人心魄,令人身临其境,置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