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duō
  • cái
  • guǎng 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duō cái guǎng

成语解释:识:知识,见识。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他是晋国勋臣,识多才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见识多

繁体字形:識多才廣

英文翻译:knowledgeable and versatile

识多才广的意思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广:[guǎng]1.多:兵多将广。大庭广众。2.扩大;扩充:推广。以广流传。3.姓。[ān]同“”(多用于人名)。

成语评论

识多才广”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能力全面。比如同事小王既能处理数据分析,又能写文案、设计海报,大家总说:“小王真是识多才广,项目交给他准没错。”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为什么这个特质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呢?

自问:识多才广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其实,现代社会更看重跨界能力。就像一家奶茶店的老板,既要懂产品研发,又要会运营短视频账号,甚至要了解供应链管理。单一技能已不足以应对复杂挑战,而“识多才广”恰恰体现了适应变化的生存智慧。

记得朋友老张的故事特别有意思。他本职是程序员,疫情期间开始研究直播带货,后来干脆开发了自己的电商小程序。用他的话说:“多学点本事就像往工具箱里添工具,指不定哪天就用上了。”这种主动拓宽能力边界的态度,正是“识多才广”的生动写照。

自问:如何才能培养这种特质?我的观察是,与其追求样样精通,不如建立“T型能力结构”——在某个领域深入钻研(T的竖线),同时广泛接触其他领域(T的横线)。比如做翻译的可以学点心理学,当老师的可以试试视频剪辑,这种交叉融合往往能碰撞出新火花。

个人觉得,“识多才广”不该成为焦虑的源头。就像吃火锅时,有人偏爱毛肚,有人专攻牛肉,但真正吃得尽兴的,往往是那些愿意尝试不同食材的人。能力培养也是如此——保持开放心态,把学习当成探索游戏,反而更容易积累多维度的竞争力。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成语不仅是赞美,更像是一面镜子。它提醒我们:在专业深耕的同时,别忘了抬头看看其他领域的风景。毕竟,世界从来不是按照学科划分的,那些看似无关的技能,或许正在为你的未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