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ōu gōng sòng dé
成语解释: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歌功颂德
繁体字形:謳功頌惪
英文翻译:flatter
讴:1.歌唱:讴歌。2.民歌:吴讴。越讴。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颂:1.颂扬:歌颂。2.祝颂(多用于书信问候):敬颂大安。3.周代祭祀时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词有些收在《诗经》里面。4.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祖国颂》。5.姓。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说到“讴功颂德”,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实际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比如公司年会上,领导发言时员工热烈鼓掌,夸赞团队成就;或者新闻里报道某位科学家突破技术难关,媒体用大篇幅赞扬其贡献——这些场景都能算“讴功颂德”的具体表现。不过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喜欢用这种方式表达认可?
举个例子,某位医生疫情期间连续加班救治患者,媒体报道时用了“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等词句,这其实就是一种讴功颂德。它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公开赞美,将个人或集体的努力转化为社会榜样。但这里有个隐藏疑问:这种表达会不会显得夸张?其实关键在于“度”——真诚的赞美能激励人心,但若变成空洞吹捧,反而容易失去公信力。
再举个反例。某网红因为捐款10万元被粉丝疯狂追捧,甚至称其“改变了世界”。这种过度美化反而让人质疑:是否把普通善行过度拔高?从这个角度看,讴功颂德就像放大镜,用得好能聚焦正能量,用不好可能模糊事实。个人认为,当代社会更需要“具体化的赞美”,比如不说“你真伟大”,而是说“你连续三个月帮邻居买菜,这种坚持让人佩服”。
有趣的是,历史中的讴功颂德往往带有时代烙印。比如《史记》里写李广将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既赞美他的军事才能,又暗含对其命运的惋惜。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说“李广是英雄”更有余韵。放到现在,如果用“他像路由器一样连接着团队”这种比喻,既能避免陈词滥调,又能让赞美更生动。
最后提个现象:短视频平台上,用户给外卖小哥的暖心评论、给环卫工人的点赞,本质上也是新时代的“平民化讴功颂德”。这种自发的、去中心化的赞美,反而比某些官方表彰更打动人心。或许未来的趋势是,人们会更注重用真实故事代替华丽辞藻,让功德的歌颂回归到具体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