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xíng yán tīng
成语解释: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成语出处:《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計行言聽
英文翻译:Do what you say and listen to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广播。2.服从;接受;照办: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劝告。3.任凭:听其自然。4.判断;治理:垂帘听政。5.英语音译词。金属制的密封罐、筒等。也用作量词:听装香烟。一听啤酒。
“计行言听”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比如公司里的小张提了个新方案,老板不仅认真听了,还立刻安排团队落实,结果项目大获成功——这就是典型的“计行言听”。这种场景的核心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信任+行动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人的建议总被忽略?”举个例子,老王在部门会上反复提优化流程,但领导觉得风险大,同事嫌麻烦。直到新来的实习生用数据模拟了优化效果,大家才恍然大悟。你看,光有“计”不够,还得有让人信服的表达方式。这里藏着一个关键点:说服力往往来自事实支撑,而非单纯的观点输出。
家庭场景里也有智慧。邻居李姐的女儿想学考古,全家开始都反对。后来孩子拿着院校资料和行业分析,耐心讲了三天,最终父母不仅支持,还帮忙查录取信息。这种反转说明:“言听”的前提是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很多代际矛盾,其实就差在“怎么说”这个环节。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反向管理”。就像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每周都要听客服团队的改进建议。这种制度化的“计行言听”,反而催生了好几个爆款功能更新。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好点子常常藏在基层,关键看有没有畅通的反馈机制。
历史故事里藏着现代启示。三国时期诸葛亮能被刘备“计行言听”,除了个人才能,更重要的是他每次献策都会准备多个备案。这说明:想要建议被采纳,既要说清楚“为什么做”,也要想明白“万一不成怎么办”。这种周全思维,放在今天的职场依然管用。
最后说个观察:地铁站改造时,有市民提议在换乘通道加装扶手。相关部门不仅采纳,还延伸出防滑地砖和分流标识的改进。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好的建议就像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发芽生长。所谓的“计行言听”,本质上是个双向奔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