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rì yǐ qī
成语解释:见“计日以俟”。
成语出处:明·徐祯稷《耻言》:“望焉而羡,至焉则厌,计日以期,涉艰不倦,嗜荣者之情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为时不远
繁体字形:計日以期
英文翻译:Count the day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期:[qī]1.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如期完成。假期。2.希望;等待:以期发展。期待。3.约会:不期而遇。4.量词。用于分期的事物:《英语世界》第七期。补习班办了三期。[jī]周年或满一定的时期:期年(一周年)。期月(一个月)。
你有没有盯着日历数日子的经历?比如等发工资、盼假期,或者倒数孩子高考的日子。这种「数着过」的状态,用「计日以期」来形容特别贴切——就像把时间装进储蓄罐,每天存一枚硬币,直到能兑换期待已久的礼物。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好事上吗? 其实不然。比如朋友老张总念叨「再过180天就退休」,表面看是盼解脱,细品却藏着对现状的无奈。可见「计日以期」像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期待,还有人们隐藏的生活态度。
工作中也常见这样的场景。市场部小王把项目里程碑做成倒计时牌,每天更新剩余天数。这种可视化的「计日以期」如同进度条,既缓解焦虑感,又让团队保持冲刺状态——数字化的等待反而成了生产力工具。
古人其实早参透这个道理。苏轼被贬时写「岭南万户皆春色」,表面在数归期,实则是把困顿日子过出滋味。这种把「煎熬」转化为「期待」的智慧,放在今天依然管用。比如备考时把倒计时变成知识打卡,等待就转化成了积累的过程。
现代人容易陷入两种极端:要么佛系躺平,要么焦虑内卷。「计日以期」恰好在中间劈开条小路——既保持对未来的盼头,又不被焦虑绑架。就像农民播种后定期查看秧苗,该施肥时施肥,该等待时等待,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下次手机弹出「快递还有3天送达」时,不妨多品味这种延迟满足的趣味。生活不是即时战略游戏,留点「计日以期」的空间,或许能发现:等待本身,就是值得珍藏的时光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