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sǐ bù qū
成语解释: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成语出处: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有气节
繁体字形:誓死不屈
英文翻译:swear to die refusing to kneel -- even death will not make one yield
誓:1.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发誓:誓师。誓不甘休。誓为死难烈士报仇。2.表示决心的话:宣誓。起誓。发个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屈:1.弯曲;使弯曲:屈指。屈膝。猫屈着后腿,竖着尾巴。2.屈服;使屈服: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3.理亏:屈心。理屈词穷。4.委屈;冤枉:受屈。叫屈。你可屈死我了。5.姓。
“誓死不屈”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位普通职员面对上级的违规要求,宁可辞职也不妥协。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较真吗?”其实不然,这种选择背后是价值观的坚守——就像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时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普通人用行动证明有些原则比饭碗更重要。
另一个例子来自抗疫现场:护士长连续工作36小时后累倒在病房门口,却坚持要返回岗位。这时候我们不禁思考:“疲劳作战是否违背科学?”但正是这种“死守防线”的姿态,在最黑暗的时刻点燃了希望的火种。誓死不屈在这里不是蛮干,而是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长城。
再比如电竞选手Faker屡败屡战的故事。年轻观众常困惑:“总拿亚军不算失败吗?”但当他三十岁仍活跃在赛场,每个操作都在诠释“永不认输”。这种坚持早已超越胜负,变成对职业精神的极致追求。就像苏格拉底饮下毒酒前说的:“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选择更好,只有神知道。”
有人质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样的精神吗?看看消防员逆着人流冲进火场的背影就知道了。当95后消防员抱着燃烧的煤气罐冲出居民楼,这种“向死而生”的选择,恰恰证明人类文明最宝贵的品质从未改变。它不是固执,而是明白有些东西值得用生命守护。
我常想,誓死不屈就像暗夜里的萤火虫。单只的光微弱,但千万只聚集就能照亮夜空。从戍边战士到维权律师,从科研工作者到街头抗议者,这种精神在不同时空持续闪耀。它教会我们:妥协与坚持的界限,不在于姿态高低,而在于是否守住心中的火炬。
最后分享个温暖的故事:山区教师拒绝高薪挖角,守着漏雨的教室二十年。当被问及原因,她笑着说:“如果我走了,这些孩子的光就灭了。”这或许就是对誓死不屈最好的现代注解——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温柔的坚守。就像山涧溪流,看似柔弱,却能穿越岩层奔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