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ù
  • shǒu
  • shēng
  • ch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ù shǒu shēng chūn

成语解释: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成语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技艺等

繁体字形:觸手生萅

英文翻译:Spring on the touch

触手生春的意思

触:1.接触;碰;撞:触电。一触即发。2.感动;触动:感触。触发。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春:1.春季:春景。温暖如春。2.指一年的时间:一卧东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怀春。春心。4.比喻生机:妙手回春。5.姓。

成语评论

触手生春”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放到生活场景里其实很好理解。比如一位老园丁修剪盆栽,原本杂乱的枝叶在他手里三下两下就成了错落有致的造型,这不就是“触手生春”吗?他看似随意地摆弄,实则是几十年经验的自然流露。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熟能生巧”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触手生春”更强调创造新事物的生命力。比如面点师傅捏面团,普通学徒只能按教程做馒头,老师傅却能随手捏出牡丹、锦鲤的造型,面团在他手里仿佛有了呼吸。这种化平凡为神奇的创造力,才是成语的精髓。

现代生活中,这种能力依然闪闪发光。我认识的手工皮具匠人,别人眼里的边角废料,经过她染色、拼接,竟能变成复古风的钥匙包。她说:“材料本身没变,变的只是看待它的眼光。”这让我想到,所谓“触手生春”,或许就是给事物注入新生命的魔法视角。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数字化时代,人们越珍视手工的温度。去年参观文创市集时,竹编艺人用青篾编出会发光的灯笼,年轻人们围着拍照惊叹。这种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的碰撞,恰好印证了“触手生春”的当代价值——不是重复套路,而是让旧技艺焕发新活力。

最后想说的是,这种能力并非大师专属。记得邻居阿姨总能把剩饭做成花样炒饭,蛋液裹着米粒在锅里翻飞,最后撒把葱花,普通食材立刻活色生香。你看,只要带着热爱去创造,谁都能成为自己生活里的“触手生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