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ě
  • ni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ě nián qù fù

成语解释:解:消除;缚:拘束。解除粘着和拘束

成语出处:明·袁宗道《真正英雄从战战兢兢来》:“而竹林诸子,箕踞啸傲于醉乡,见以为能解粘去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解粘去縛

英文翻译:Debonding and debonding

解粘去缚的意思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粘:[nián]姓。[zhān]1.黏的东西互相连结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几块糖粘在一起了。糖粘牙。2.用胶、糨糊等使纸张或其他东西贴在另一种东西上:粘信封。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缚:1.捆绑:束缚。作茧自缚。手无缚鸡之力。2.姓。

成语评论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被“粘住”的情况。比如工作群消息轰炸时,明明想专注写报告,却忍不住反复查看手机,手指像被胶水粘在屏幕上。这时需要“解粘去缚”——关掉通知提醒,用番茄钟工作法,就像给思维套上救生圈,让注意力浮出水面。

有人问:“这个成语具体能用在哪些场景?”举个真实例子:小张接手新项目时,被各种会议和报表困住,像蜘蛛网里的飞虫。后来他主动找领导沟通,删减重复环节,把十页的汇报模板浓缩成三页要点。这正是通过解粘去缚,把缠人的流程变成高效工具。

最近朋友问我:“道理都懂,为什么实际很难做到?”观察发现,很多人误以为“解”等于彻底抛弃。其实就像解开缠在一起的耳机线,重点不是剪断线材,而是找到打结的关键点。上周帮邻居整理地下室,我们没把旧物全扔掉,而是给二十年没翻过的书箱装上滑轮底座,瞬间腾出两平米空间。

特别想分享个有趣发现:现代人解缚的方式正发生变化。以前可能需要辞职旅行才能获得的思维突破,现在有人通过“数字斋戒”实现——每周日禁用智能设备,结果创意产出反而提升40%。这让我想到,解粘去缚不是逃离现有生活,而是调整接触世界的方式。

有个读者曾困惑:“每次改变旧习惯都半途而废怎么办?”建议试试“蚕食策略”。就像处理粘在毛衣上的口香糖,不要生拉硬拽,而是用冰块冷冻后轻轻剥落。培养新习惯时,从每天专注15分钟开始,等适应后再逐步增加,比立flag说“明天开始全新人生”更有效。

最近重读《庄子》,发现两千年前的“庖丁解牛”故事,本质上也是解粘去缚的智慧。刀刃之所以十九年如新,是因为顺着肌理游走。延伸到现代职场,或许意味着在复杂系统中找到关键路径,而不是与每个环节硬碰硬。毕竟,真正的自由不是打破所有锁链,而是学会在束缚中优雅起舞。

"解粘去缚"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