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xiǎn ruò yí
成语解释:见“视险如夷”。
成语出处:三国·魏·吴质《与文帝书》:“虽云幽深,视险若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繁体字形:視險若夷
英文翻译:regard a hazardous location as level ground -- no fear of danger and difficulties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险:1.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险地。险峻。山高水险。这条盘山公路弯道多,很险。2.地势险恶不容易通过的地方:天险。无险可守。3.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冒险。保险。脱险。险症。巡堤查险。4.狠毒:阴险。险诈。5.险些:险遭不幸。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夷:1.平坦;平安:化险为夷。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夷弹。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夷灭。夷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夷。四夷。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夷情。华夷杂处。6.姓。
小明站在百米高的玻璃栈道上,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同行的伙伴都面色发白、双腿发软,他却掏出手机笑着拍短视频:"这才叫真正的'会当凌绝顶'啊!"导游见状竖起大拇指:"这小伙子真是视险若夷。"
有人会问:面对危险还能保持平静,这算不算逞强?其实不然。视险若夷的核心在于"心中有数",就像消防员冲进火场时的镇定,既不是无知无畏的莽撞,也不是强装镇定的表演,而是基于专业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去年郑州特大暴雨中,那位站在齐胸深水里疏导交通的交警,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我在学滑雪时深有体会。第一次从中级道往下冲,身体明明在发抖,却强迫自己专注于教练教的动作要领。当顺利完成第一个弯道时,忽然理解了"险"与"夷"的辩证关系——危险本身不会消失,但人的应对方式可以改变危险的性质。
职场中这样的场景更常见。上周公司服务器突然宕机,新来的技术主管不慌不忙启动应急预案,同时还能开玩笑缓解团队紧张气氛。这种能力看似天赋,实则更多来自日常准备的积累。就像老飞行员常说的:"每次平安落地都不是侥幸,而是把检查清单执行了千百遍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现代心理学验证了这个成语的智慧。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在突发事件中,能主动控制呼吸频率的人,决策准确率比慌乱者高出43%。这或许说明,"视险若夷"不仅是品格修养,更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训练获得的生存技能。
站在城市高楼的观景台向外望,玻璃幕墙在风中微微颤动。有人紧抓栏杆寸步难移,有人却悠然自得喝着咖啡。这种差异提醒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险",往往不在于物理环境,而在于我们内心摇晃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