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ruò
  • gu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ì sǐ ruò guī

成语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怕死

繁体字形:視死若歸

英文翻译:take death calmly

视死若归的意思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成语评论

视死若归”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面对死亡时像回家一样坦然。比如有人自愿冲进火场救人,明知危险却毫不犹豫,这就是“视死若归”精神的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心态现实中真的存在吗?举个历史上的例子,南宋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拒绝投降、从容赴死,正是成语的现实注解。这种选择无关鲁莽,而是内心信念超越了恐惧。

在现代社会,“视死若归”是否还有意义?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进隔离病房时,很多人签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他们未必真会牺牲,但选择承担风险时的果决,同样传递着这份精神的现代版本。

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这种精神?金庸小说里的郭靖坚守襄阳城,明知城破必死仍日夜鏖战。作者通过这个角色告诉读者:当一个人将道义看得比生命更重时,死亡就变成了可以平静接纳的归宿。

我个人认为,“视死若归”不是鼓励无谓牺牲,而是强调在关键时刻的价值观排序。就像消防员冲进火场前也会害怕,但救人的信念压倒了本能恐惧。这种精神内核,其实存在于每个为他人勇敢的瞬间。

当代人虽不必面对生死抉择,但面对生活压力、职业困境时,能否保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或许这才是成语给现代人的启示——找到值得坚守的事物,就能在各自战场上活得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