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shān lǎn shuǐ
成语解释: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成语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我今主意,只教大官人多怀宝钞,远离家门,正好问柳寻花,又好观山览水。”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旅游
繁体字形:观山览水
英文翻译:Mountain view and water view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览:看:游览。展览。浏览。阅览。一览无余。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观山览水”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合适?举个例子,小李周末常去郊外徒步,他说:“每次观山览水,心里的烦闷就像被风吹散了一样。”这里的“观山览水”不仅指欣赏自然风景,更暗示通过沉浸山水来调节情绪。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旅游”有什么区别?其实,“观山览水”更强调主动观察与感悟。比如老张退休后喜欢带着画板写生,他说:“坐在湖边观山览水,画出来的风景都带着呼吸。”这里不仅包含行动,还融入了对细节的捕捉与思考。
成语背后藏着什么智慧?我曾遇到一位茶农,他指着梯田说:“观山览水不只用眼睛,得用脚丈量土地的温度。”这句话让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只是视觉体验,更包含身体力行的参与感。现代人总说“没时间看风景”,或许问题在于我们少了那份驻足观察的耐心。
为什么古人偏爱山水题材?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正是“观山览水”的经典写照。它传递的不仅是景致之美,更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如今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我们依然能通过观察窗外的树影摇曳、雨滴滑落,实践这种“微缩版”的山水哲学。
换个角度想,“观山览水”是否必须身在自然?朋友小陈的答案很有趣:“给绿萝浇水时盯着叶片脉络看十分钟,也算微观山水。”这个解释打破了空间限制,把成语延伸到对日常事物的专注观察。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保持发现美的敏感度。
当我们说“要去观山览水”时,本质上是在寻找与世界的深度连接。就像摄影师等待光线掠过山脊的瞬间,或者孩子蹲在溪边看蚂蚁搬家,这种专注的观察本身,就是对抗浮躁生活的温柔解药。下次出门时不妨试试:别急着拍照打卡,而是真正让眼前的山水流入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