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yì gǎn wéi
成语解释:见“见义勇为”。
成语出处: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勇于做好事
繁体字形:見義敢為
英文翻译:do boldly what is righteous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敢:1.有勇气;有胆量。例:勇敢。2.表示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敢想敢干。3.表示有根据地推断:我敢说,他这件事准办不成。不敢说有十成把握,八九成是肯定有的。4.副词。莫非;怕是。表示揣测又略带惊讶的语气:敢是他来了。5.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敢问。敢请。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见义敢为”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比如有人看到老人摔倒,毫不犹豫上前搀扶;或者同事被不公正对待时,站出来帮忙说话。这些行为都能用“见义敢为”来形容。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社会这么复杂,见义敢为会不会给自己惹麻烦?”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比如新闻报道中,有人因为扶老人被讹诈,导致大家变得谨慎。但换个角度看,如果每个人都不敢行动,社会只会更冷漠。实际上,许多“见义敢为”的案例里,当事人往往通过智慧化解风险——比如先录像取证,或者找路人一起帮忙,既保护自己又践行了善意。
举个例子:地铁上有人偷手机,乘客小王立刻大喊“小心钱包”,同时用手机拍下小偷的动作。这一嗓子既提醒了受害者,又让小偷不敢轻举妄动。你看,见义敢为不一定是鲁莽对抗,用聪明的方式也能达到效果。
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见义敢为的精神?我发现,科技虽然拉近了物理距离,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反而变弱了。这时候,一次主动让座、一句为陌生人解围的话,甚至只是捡起路边的垃圾,都能像火柴划亮黑暗一样,重新点燃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最后想说的是,见义敢为不是要求人人都当英雄。它更像一种生活态度: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多一分对世界的善意和担当。就像小区里总有人默默修理公共设施,办公室里有人主动调解矛盾——这些小事累积起来,就是“敢为”最接地气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