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yú zhī gù

成语解释:覆:倒置;盂:圆口器皿;固:坚固。像倒置的盂一样安稳。比喻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既而革秦之暴,篡尧之绪,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覆盂之固

英文翻译:Fixation of overlying pelvis

覆盂之固的意思

覆:1.盖住:覆盖。被覆。天覆地载。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同“复2”

盂:盛液体的敞口器具:水盂。痰盂。漱口盂儿。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固:1.结实;牢固:稳固。加固。本固枝荣。2.坚硬:固体。凝固。3.坚决地;坚定地:固辞。固请。固守阵地。4.使坚固:固本。固防。5.鄙陋:固陋。6.同“”:固疾。固习。7.姓。8.本来;原来:固有。固当如此。固所愿也。9.固然:坐车固可,坐船亦无不可。

成语评论

覆盂之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一座设计精良的桥梁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或者一个团队在危机中始终团结一致——这些场景都能用“覆盂之固”来形容。它究竟想表达什么?核心问题就在于:如何理解“牢固”背后的深层逻辑

举个具体例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让不同地域的文化首次有了统一的基础。这种制度上的“覆盂之固”,不仅体现在规则的强制性,更在于它创造了共同的语言土壤。就像现代企业制定标准化流程,看似约束,实则为高效协作打下根基。这背后藏着什么启示?真正的稳固往往来自系统化的设计,而非表面的强硬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变化这么快,追求稳固会不会过时了?”其实恰恰相反。硅谷科技公司频繁迭代产品时,总会保留核心代码架构;家庭关系中,价值观的共识就像隐形纽带。这些案例证明,动态平衡中的稳定才是“覆盂之固”的现代诠释。我自己在创业时就深有体会——团队章程每季度更新,但“用户第一”的原则从未动摇,这种弹性中的坚持反而让公司抗住了三次行业震荡。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个人成长领域。比如学习新技能时,与其追求短期速成,不如搭建“知识脚手架”:先掌握基础原理(形成认知的“盂”),再逐步扩展应用场景。有个朋友用这种方法三年内从编程小白变成技术主管,他的经验印证了底层逻辑的扎实程度决定发展上限。这让我联想到竹子生长的特点——前四年仅长3厘米,第五年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爆发。

看待“覆盂之固”,不必局限于物理层面的坚固。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些真正留存下来的APP,未必是功能最花哨的,而是解决了用户某个长期痛点的。就像微信的通讯基础功能,始终是它不可替代的“底盘”。这种选择背后,藏着对人性需求的深刻洞察: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稳固,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稳固

当我们讨论稳固性时,很容易陷入“不变应万变”的误区。但仔细观察自然界,榕树的气根系统既能稳固主干,又能灵活适应环境变化。这提示我们:真正的“覆盂之固”应当具备生长性。就像城市规划中保留的改造接口,或者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可迁移能力,既保持核心稳定,又为未来预留升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