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zōng miè sì
成语解释:宗:祖庙。祀:祭祀。覆宗:推翻祖庙。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了后代。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亦作“覆宗绝嗣”。
成语出处:汉·张超《诮青衣赋》:“晋获骊戎,毙怀恭子,有夏取仍覆宗灭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灭亡
繁体字形:覆宗滅祀
英文翻译:To annihilate one's ancestors
覆:1.盖住:覆盖。被覆。天覆地载。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同“复2”
宗:1.祖宗:列祖列宗。2.家族;同一家族的:同宗。宗兄。3.宗派;派别:正宗。禅宗。4.宗旨:开宗明义。万变不离其宗。5.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他的唱功宗的是梅派。6.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文宗。一代词宗。7.用于事情、货物、款项等:一宗心事。大宗款项。8.姓。9.西藏地区旧行政区划单位,大致相当于县。
灭:1.熄灭(跟“着(zháo)”相对):火灭了。灯灭了。2.使熄灭:灭灯。灭火。3.淹没:灭顶。4.消灭;灭亡:自生自灭。物质不灭。5.使不存在;使消灭:灭蝇。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
祀:1.祭祀:祀天。祀孔。祀祖。2.殷代特指年:十有三祀。
“覆宗灭祀”这个成语听起来挺吓人,但说白了就是形容一个家族或国家被彻底摧毁,连祭祀祖先的香火都断了。比如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最终导致王朝崩塌,连宗庙都被周人推翻,这就是典型的“覆宗灭祀”——不过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强调“灭祀”?难道断香火比亡国更严重?
其实啊,古代人特别看重祭祀祖先这件事。他们认为,如果没人给祖宗上香,家族血脉和文化传承就彻底断了根。就像一家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如果突然倒闭且手艺失传,后人连它存在过的痕迹都找不到,这和“覆宗灭祀”的惨状是不是很像?这里藏着个有趣的思考:摧毁物质容易,抹去文化记忆才是最致命的。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张三家的祖传木匠铺传了五代人,结果到他这代改行做网红直播,把传家工具全卖了,族谱也弄丢了。老一辈气得捶胸顿足:“你这是要覆宗灭祀啊!”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改行谋生会被说成这么严重?原来在传统文化里,守护祖业不仅是饭碗,更是对家族精神的延续。
不过我倒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可以有新解读。比如有些企业盲目跟风转型,丢掉了核心价值,结果两头落空,这何尝不是商业版的“覆宗灭祀”?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改变,而在于改变时有没有守住根基。就像移植大树,根系受损就容易枯萎,但合理修剪反而能长得更好。
最后分享个观察:那些历经风雨仍生生不息的家族或企业,往往既懂得顺应时代,又能守住核心。他们就像老树发新芽,既不会顽固不化地拒绝改变,也不会为了追新潮把树根都刨了——这或许就是避免“覆宗灭祀”的现代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