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è yī bù wán

成语解释:褐:粗布衣服。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生活清苦

繁体字形:褐衣不完

英文翻译:Endless brown clothes

褐衣不完的意思

褐:1.粗布或粗布衣服。2.黑黄色。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完:1.全;完整:完好。体无完肤。覆巢无完卵。2.消耗尽;没有剩的:煤烧完了。信纸完了。3.完结:事情做完了。鱼离开水,生命就完了。4.完成:完工。完婚。这项工程什么时候才能完?5.交纳(赋税):完粮。完税。6.姓。

成语评论

褐衣不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儿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衣服破旧到连完整的形状都没有了,常用来比喻生活条件极差或处境艰难。比如有人问:“古代读书人如果穷到‘褐衣不完’,还能坚持考科举吗?”其实这正是成语的经典场景——物质匮乏,但精神追求依然坚定。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老张创业失败后,住在漏雨的出租屋里,衬衫领子都磨破了边,但他每天还是雷打不动地研究市场数据。邻居劝他“先找个稳定工作”,他却说:“褐衣不完怕什么?只要脑子里的东西完整就行。”这种在困境中保持目标感的状态,正是成语传递的积极内核。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苦行僧”式的坚持吗?我倒觉得,重点不在物质条件本身,而在于对价值的判断。就像实习生小王穿着褪色的西装跑客户,被同事笑“像从二手店淘的”,但他用三个月拿下了部门年度最大单——有时候外在的“不完”反而衬托出内在的完整。

这个成语让我想到个有趣的现象:地铁里穿破洞牛仔裤的年轻人,和真正“褐衣不完”的劳动者,表面相似却本质不同。前者是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后者是被动承受的生活状态。当我们使用这个成语时,关键要看语境中的主体是否有选择权,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态度。

下次看到快递小哥的制服袖口磨出毛边,或是保洁阿姨的工作服洗得发白,别急着下判断。或许在他们磨损的衣角背后,藏着供孩子上学的积蓄,或是老家新盖的房梁。衣服的完整性会骗人,但生活的完整性,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真正值得警惕的,其实是那些“锦衣完而志气残”的情况。就像某些光鲜亮丽的网红,虽然穿着当季新款,却为了流量制造虚假人设。相比起来,“褐衣不完”反倒成了某种真实性的注脚,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学会看见更本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