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n lái shēng zuò
成语解释:形容强迫。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岂有此理!这事可是蛮来生作得的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动武
繁体字形:蠻來生作
英文翻译:do by force
蛮:1.粗野,不通情理:野蛮。蛮横。蛮不讲理。2.鲁莽;强悍:蛮干。蛮劲。3.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4.很;挺:蛮好。蛮大。蛮有意思。你装得倒蛮像!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蛮来生作”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原本指的是“用强硬的方式解决问题”,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比如有人为了赶工,连续三天通宵加班,结果累到住院——这就是典型的“蛮来生作”。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状态呢?仔细观察会发现,现代社会普遍存在“效率焦虑”。同事小张曾跟我吐槽:“领导要求三天完成项目策划,我明知道时间不够,还是硬着头皮答应,结果方案漏洞百出。”这种“先做了再说”的心态,往往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换个角度想,真正的效率应该是什么样的?我邻居王阿姨的经历很有意思。她去年装修房子时,先花两周时间研究材料特性,和设计师反复沟通需求,最后施工只用了二十天。这种“前期多思考,后期少返工”的方式,反而比盲目开工更省时省力。
有趣的是,现在很多科技公司开始推行“敏捷开发”模式。他们不再要求员工一次性提交完美方案,而是先做出基础版本,再根据用户反馈逐步优化。这让我想到:或许“边做边调整”比“蛮来生作”更适合当下的快节奏社会?毕竟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灵活应变才能抓住机遇。
有人担心“不蛮干会不会显得没冲劲”?其实关键在于区分“努力”和“蛮力”。就像健身教练常说的:“错误的训练姿势越努力越伤身。”工作中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先泡杯茶,把任务拆解成小目标,就像拼乐高积木那样,找到最合适的组装顺序。毕竟,智慧地用力气,比单纯使蛮劲更能抵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