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n
  • zhēng
  • chù
  • d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án zhēng chù dòu

成语解释: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

繁体字形:蠻爭觸鬥

英文翻译:Fierce struggle

蛮争触斗的意思

蛮:1.粗野,不通情理:野蛮。蛮横。蛮不讲理。2.鲁莽;强悍:蛮干。蛮劲。3.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4.很;挺:蛮好。蛮大。蛮有意思。你装得倒蛮像!

争:1.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争论。是非之争。2.力求获得或达到:为祖国争光。力争上游。3.竞争;争夺:争先恐后。只争朝夕。4.疑问代词。怎么;如何(见于早期白话):争奈。

触:1.接触;碰;撞:触电。一触即发。2.感动;触动:感触。触发。

斗:[dòu]1.对打:斗殴。战斗。2.比赛胜负,争胜: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3.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斗牛。斗蟋蟀。4.拼合,对准,凑近:斗眼。5.古同“”,逗引。[dǒu]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2.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3.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4.形容大东西的小:斗室。5.像斗的东西:斗车。斗笠。斗篷。熨斗。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7.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8.古同“”,高耸的样子。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10.古同“”,突然。

成语评论

蛮争触斗”这个成语听起来挺生僻,但拆开看就很有意思。它原本出自《庄子》,字面意思是像牛角顶撞般无意义的争斗,现在多用来形容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非要争个高下的行为。比如办公室里两位同事为了“空调开26度还是25度”争得面红耳赤,这场景用“蛮争触斗”形容就特别贴切。

为什么说这种争斗没意义?举个例子:小区楼下两家水果店,一家挂出“全场八折”,另一家立刻贴出“买一送一”,结果半个月后两家都亏本停业。这种互相较劲看似在竞争,实则像两只顶角的公牛,只顾着使蛮力却忘了最初卖水果的目标。

有个有趣的对比:同样是竞争,马拉松选手会根据对手配速调整策略,而“蛮争触斗”更像是两个小孩抢玩具——抢到手发现玩具早就扯坏了。去年我们团队做项目时就犯过这个错: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案更好,两个组花了三周时间互相挑刺,最后客户说“你们给的方案怎么都是半成品?”

怎么避免陷入这种困局?有个实用技巧叫“退半步看全局”。上周帮朋友调解夫妻矛盾,他们为“马桶盖该不该掀起”吵了三个月。当我问“你们结婚是为了每天练习抬马桶盖吗”,两人突然笑了。很多时候换个视角,那些非要争个输赢的事,可能就像计较沙滩上哪粒沙子更圆。

观察发现,现在职场上“蛮争触斗”现象反而变多了。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告诉我,同行之间会为了阅读量差200就通宵改稿,结果第二天数据又掉回去了。这让我想到草原上的瞪羚:如果只顾着和同伴比谁跳得高,反而容易成为猎豹的晚餐。

有个反常识的现象:适度让步反而能打开新局面。老家菜市场卖豆腐的王婶最有意思,别人降价她就送葱,后来整条街都开始送配菜,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这就像下围棋,有时候看似退让的“虚招”,反而盘活了整片棋局。

最后想到个比喻:人生像在迷雾中登山,如果总是盯着旁边人的脚印深浅,不仅容易踩空,还会错过山顶的日出。那些真正走得更远的人,往往懂得在必要时收起角力之心,把力气花在辨认自己的方向上。

"蛮争触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