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o lóng shī shuǐ
成语解释: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失势
繁体字形:蛟龍失水
英文翻译:Water loss of Jiaolong
蛟:蛟龙,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蛟龙失水”这个成语听起来挺玄乎,但用现代人话翻译就是“再厉害的人没了发挥空间也会抓瞎”。比如公司里那个PPT做得飞起、数据模型玩得贼溜的小张,突然被调到仓库管库存,每天对着Excel表格数螺丝钉,这就叫“蛟龙失水”。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蛟龙这么牛为啥会“失水”呢?其实环境变化常常出其不意。就像去年还在直播带货风生水起的网红,今年平台算法一改,流量直接跌到地板价。不是本事不行了,而是熟悉的战场突然变样了。
不过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蛟龙会自己“挖水渠”。认识个教培行业的老教师,政策变动后带着整套教学体系转战短视频,现在粉丝量比原来学生都多。这说明困境可能藏着转型契机,关键在于是不是愿意跳出舒适区。
还有个现实问题: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真蛟龙?有个简单测试法:当你离开现在岗位三个月后,如果原团队运转如常,可能你只是系统里的螺丝钉;但如果离开后客户总在打听你去向,那说明你确实是条有核心价值的蛟龙。这时候就该主动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水域了。
观察职场这些年,发现“蛟龙失水”往往出现在两种人身上:要么是能力超前环境太多,就像5G专家在4G时代怀才不遇;要么是坚守单一技能,就像只会胶卷修图的老师傅面对数码时代。前者需要耐心等待风口,后者则需要及时更新技能树。
最近看科技新闻特别有感触,那些研究脑机接口的科学家,二十年前可能被当成疯子,现在却成了香饽饽。这说明真正的蛟龙失水只是阶段性状态,重要的是保持核心竞争力,同时学会在旱季给自己“人工降雨”,比如跨行业积累资源,或者发展可迁移的底层能力。
下次感觉自己要“失水”时,不妨换个角度想:这可能是检测自身实力的压力测试。就像海里的蛟龙偶尔被冲到沙滩上,能趁机看清哪片鳞片需要加固,哪种生存策略更有效。毕竟真正厉害的角色,给条小水沟都能折腾出浪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