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 shì duàn wàn
成语解释:螫:蜂、蝎等刺人。比喻小害能坏大事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向言下》:“蛇螫断腕,蛇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叹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虵虵斷腕
英文翻译:Snake sting broken wrist
蛇:[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
螫:[shì]同“蜇(zhē)”。蜂、蝎等有毒腺的虫子用尾部的毒刺刺人或动物。[zhē]同“蜇(zhē)”。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腕:腕子:手腕儿。
“蛇螫断腕”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实用。举个例子:一家创业公司发现某个长期亏损的项目拖累了整体发展,老板最终决定砍掉这个项目,虽然短期内损失了一部分团队和资源,但公司因此保住了现金流,第二年反而实现了盈利。这就是典型的“蛇螫断腕”——用暂时的牺牲换取长远的生存。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做到这么“狠心”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先级”。就像被毒蛇咬到手时,如果犹豫不决,毒素会蔓延全身;同样,生活中遇到持续消耗精力、金钱或情感的事情时,及时切断才能防止问题扩大。比如有个朋友沉迷炒股亏损,当他意识到自己心态已崩,果断清仓退出,后来用这笔钱开了家小店,现在反而过得踏实。
不过要注意,“断腕”不是盲目冲动。我曾亲眼看到有人因为一次工作失误就草率辞职,结果陷入更糟的经济困境。真正的智慧在于区分“必须断”和“还能救”——就像修剪树木,只去掉真正枯死的枝条,而不是乱砍一气。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我们更需要培养这种判断力,既要勇敢止损,也要避免过度反应。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有了新解读。某互联网大厂的产品经理分享过,他们团队曾花半年开发的功能上线后数据惨淡,经过两周分析就直接下架,把人力转向更有潜力的项目。这种快速试错、及时调整的策略,本质上也是“蛇螫断腕”思维的延伸。毕竟在高速变化的时代,有时候转身的速度比坚持的方向更重要。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给我们的启示远超字面意义。它不鼓励自残式的决绝,而是教会我们在面对不可逆的损失时,如何用理性战胜情感,用全局观战胜局部执念。就像下棋时主动放弃几个棋子换取主动权,生活的棋局同样需要这样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