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í fú hàn dà mù
成语解释: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蚍蜉撼大木,多见不知量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不自量力
繁体字形:蚍蜉撼大木
英文翻译:Fat may shake big wood
蚍:〔蚍蜉〕大蚂蚁,如“蚍蜉撼大树”。
蜉:〔蜉蝣〕昆虫。体细长纤弱,有长尾。幼虫生活在水里,成虫在水面飞行。寿命极短,只有几小时到几天。
撼:摇;摇动:摇撼。震撼天地。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你有没有听过“蚍蜉撼大木”这个成语?它字面意思是蚂蚁想摇动大树,用来比喻力量悬殊时弱者的不自量力。比如当看到新创公司试图挑战行业巨头时,有人可能会说:“他们就像蚍蜉撼大木,但敢闯敢试的精神值得尊重。”这样的用法既点出了现实差距,又暗含对勇气的肯定。
为什么人们常用这个成语?其实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人类面对困境时的两种视角:有人看到的是“注定失败”,有人读到的是“虽败犹荣”。就像历史上农民起义军对抗朝廷军队,明知实力悬殊仍选择抗争,这种矛盾性正是成语的妙处——既客观陈述事实,又为故事留出解读空间。
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某高校辩论队首次参加国际赛事,抽签遇到蝉联三届冠军的队伍。现场评委点评时说:“这简直是蚍蜉撼大木的现代版。”结果这支新队伍出人意料地拿到最佳辩风奖。这说明成语背后的“不可能”中,往往藏着突破常规的可能。
这个成语过时了吗?我倒觉得在当代更有深意。当我们看到普通人通过网络发声推动政策改变,或是小博主用短视频叫板传统媒体,这些“小人物改变大系统”的案例,不正是对“蚍蜉撼大木”的全新诠释吗?它提醒我们:量级差异固然存在,但历史常常由看似不可能的开端改写。
下次遇到年轻人说要“改变世界”时,与其急着用这个成语泼冷水,不如换个角度思考:每个时代都需要敢当“蚍蜉”的挑战者。就像种子破土而出的瞬间,地面上的石块永远无法理解地底积蓄的力量。重要的是行动本身赋予的意义,而非即刻可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