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ǔ kǒu bá xū

成语解释:扳:拉。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

成语出处: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5回:“郦老师纵是丽君,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须,龙头锯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危险的行动

繁体字形:虎口扳須

英文翻译:Tiger mouth pulling beard

虎口扳须的意思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扳:[bān]1.使位置固定的东西改变方向或转动:扳闸。扳枪栓。扳着指头算天数。2.把输掉的赢回来:扳本。客队经过苦战,扳回一球,踢成平局。[pān]同“”。

须:1.助动词。须要:务须。必须。须知。事前须做好准备。2.姓。3.等待;等到。4.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须发。须眉。5.须子:触须。花须。

成语评论

提到"虎口扳须"这个成语,可能不少人会疑惑:明明知道老虎会咬人,为什么还要去拽它的胡须呢?其实这个成语正是用来形容那些明知危险却偏要尝试的行为。比如同事老张总爱在周会上当众反驳领导的新方案,私下我们都笑他"又在虎口扳须了"。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就像隔壁开奶茶店的小王,明知这条街已有五家同类店铺,还是抵押房子开了第六家。这让我想起《动物世界》里的画面——羚羊在狮群附近吃草时,总会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或许人们和动物一样,对风险总带着矛盾的试探心理。

为什么有人愿意铤而走险?或许答案就藏在成语的意象里。老虎象征着权威与危险,而扳须这个动作本身带着挑衅的仪式感。就像我表弟报名参加沙漠越野赛时说的:"不试试怎么知道老虎的胡须有多硬?"这种冒险背后,往往是对突破现状的渴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虎口扳须"需要智慧加持。我认识的一位投资人有个妙喻:"扳虎须前要先观察老虎吃饱没有"。去年他们团队否决了一个看似诱人但法律风险过高的项目,正是基于这种判断。这提醒我们:冒险不等于鲁莽,审时度势才是关键。

从个人经历看,适度的"虎口扳须"确实能带来成长。记得第一次在行业论坛发表不同见解时,手心全是汗。但当台下响起掌声时,突然明白:老虎的威严,有时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事事唱反调,就像春天修剪树枝,既要剪去枯枝,也要保留新芽。

下次再看到有人"虎口扳须",或许不必急着否定。就像老张虽然常和领导争论,但确实帮助团队规避过不少潜在风险。关键要区分这是意气用事还是深思熟虑。毕竟,推动世界前进的,往往是那些敢在安全区边缘试探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