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yǐn zhū lián
成语解释:蔓:蔓生植物的根茎。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
成语出处: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体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须蔓引株连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比喻一网打尽
繁体字形:蔓引株連
英文翻译:Creeping plant
蔓:[màn]义同“蔓(wàn)”。用于合成词“蔓延”“蔓草”等。[wàn]植物成细条状而不能直立的长茎:压蔓。白薯已经爬蔓了。[mán]〔蔓菁〕即“芜菁”
引:1.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4.退却:引退。引避。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株:1.植物露在地面上的茎和根:守株待兔。2.成长的植物体:幼株。株距。3.量词。用于某些植物:一株小草。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蔓引株连”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离生活很近。比如有人问:“同事犯错被开除,为什么领导连我也批评了?”这就好比一棵藤蔓被连根拔起,周围看似无关的植物也被带倒——人际关系中的连带责任,正是这个成语的生动写照。
举个具体例子:某公司产品质检失误,市场部的小张明明只负责推广,却因为“同一项目组”的身份被扣奖金。老板的逻辑是:“你们是一个团队,责任当然要共担。”这种“一人犯错,全员背锅”的现象,在古代官场可能表现为株连九族,在现代职场则化作更隐蔽的人际牵连。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牵连合理吗?”从管理角度看,确实能强化团队协作意识;但过度使用会导致责任模糊化。就像园丁如果总把健康的枝条和有虫病的枝条一起修剪,最终可能让整株植物失去生命力。我曾在创业公司见过,因为财务的一次核算错误,整个技术团队被迫周末加班重做报表,这种“一刀切”的处理反而打击了积极性。
换个生活化的场景:小区里有人乱扔垃圾,物业直接给整栋楼停发垃圾分类奖励。这种处理方式虽然简单,却让守规矩的住户感到委屈。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更需要精准的“责任剪刀”,既要修剪问题根源,也要保护无辜的“枝叶”。就像疫情期间个别地区出现的“地域歧视”,本质也是“蔓引株连”思维的扩大化。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家庭教育中也有镜像现象。孩子考试成绩下滑,有些家长会禁止全家看电视,美其名曰“创造学习氛围”。这种情绪连带虽然出于好意,却可能让孩子产生负罪感。个人认为,建立清晰的责任边界,比简单粗暴的“连坐”更能培养独立人格。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蔓引株连”的情况,不妨试着把藤蔓理顺而不是扯断。比如主动梳理工作流程中的权责关系,用文档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范围。毕竟,健康的组织不应该是互相缠绕的野藤,而更像共生共荣的生态雨林——每棵树既独立生长,又通过地下菌丝网络传递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