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è
  • lún
  • b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iè lún bèi lǐ

成语解释:指违背道德和伦理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备闻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叹:‘似此蔑伦悖理,禽兽不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蔑倫悖理

英文翻译:Heresy of contempt

蔑伦悖理的意思

蔑:1.无;没有:蔑以复加。2.无视;瞧不起:轻蔑。3.微小:视沧海而知滴水之蔑。4.血污。引申为造谣中伤:诬蔑。

伦:1.人伦:伦常。伦理。五伦。天伦。2.条理;次序:伦次。3.同类;同等:不伦不类。比拟不伦。英勇绝伦。4.姓。

悖:1.相反;违反:并行不悖。2.违背道理;错误:悖谬。3.迷惑;糊涂:悖晦。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成语评论

什么是“蔑伦悖理”?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蔑”是轻视,“伦”是人伦,“悖”是违背,“理”是常理,合起来就是“轻视人伦、违背常理”的意思。比如有人为了争遗产,故意伪造遗嘱陷害亲人,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蔑伦悖理”。

为什么人们会批评这类行为呢?举个例子:公司高管为了升职,私下散布同事的隐私谣言,导致团队分崩离析。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信任,更动摇了社会协作的基础。伦理和规则就像胶水,能把人黏在一起做事;如果人人都蔑伦悖理,胶水失效了,群体自然会散架。

有人问:“现代社会强调个人自由,传统伦理还重要吗?”自由不等于为所欲为。比如网红为博流量,教唆青少年逃学旷课,看似是“打破常规”,实则把别人的前途当垫脚石。真正的自由应当建立在尊重他人、遵守底线的基础上——就像放风筝,线的存在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飞得更高更稳。

从个人视角看,当代蔑伦悖理的现象常披着“创新”“突破”的外衣出现。就像某些商家用工业蜡给水果抛光,却宣传是“新技术保鲜”。辨别这类行为的关键,是看它是否在伤害他人或破坏公序良俗。伦理不是枷锁,而是防止文明倒退的护栏。

遇到蔑伦悖理的事情该怎么办?某社区曾发生老人被子女遗弃事件,邻居们没有冷眼旁观,而是轮流送饭、帮忙联系法律援助。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对抗恶行的最佳方式,未必是激烈的对抗,而是用具体的善行重建规则。正如路灯亮起来,黑暗自然会退却。

未来或许会出现更复杂的伦理挑战,比如人工智能带来的隐私问题,或是生物科技引发的道德争议。但核心始终不变:任何进步若要以践踏人性为代价,终究是空中楼阁。就像种树,根扎得深,枝叶才能茂盛;同理,守得住人伦常理,创新才能真正造福于人。

"蔑伦悖理"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