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ān
  • zhī
  • zhè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ú biān zhī zhèng

成语解释:蒲:香蒲。以香蒲作鞭子,柔软不能伤人。比喻官吏施行宽厚仁慈之治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为始安王拜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南阳,谢蒲鞭之政。”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仁治

繁体字形:蒲鞭之政

英文翻译:The policy of Pubian

蒲鞭之政的意思

蒲:香蒲,俗称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边或池沼内。根状茎横生,花穗形状像蜡烛。叶片供编织,根状茎可提取淀粉。

鞭:1.鞭子:扬鞭。快马加鞭。2.古代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钢鞭。竹节鞭。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竹鞭。4.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鹿鞭。牛鞭。5.成串的小爆竹,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一挂鞭。放鞭。6.鞭打:鞭马。掘墓鞭尸。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政:1.政治:政纲。政工人员。2.政府:党政军民。3.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4.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家政。校政。

成语评论

蒲鞭之政”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某种古代管理秘方?比如某位县令拿着蒲草做的鞭子,看似要惩罚下属,实际上连蚊子都打不疼。这种“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治理方式,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

举个真实场景:某互联网公司推行“弹性考勤”,允许员工迟到三次不扣钱,第四次才开始象征性罚款。结果前三个月,团队迟到率反而下降15%——原来大家觉得被信任,主动调整了作息。这种用“软约束”代替硬性惩罚的做法,不就是现代版的蒲鞭之政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纵容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设定清晰的底线。就像古人用蒲鞭警示而非伤人,现代管理者也需要在宽容中传递规则意识。某小学老师处理学生打架,不叫家长不罚站,而是让两个孩子合作完成拼图,既化解矛盾又培养协作,这种教育智慧不正是成语精神的延续?

我观察到,当代年轻人特别吃这套“温柔管理”。有个社区物业把“乱扔垃圾罚款50元”的告示牌,改成“您的分类能让清洁工早下班1小时”,三个月后垃圾分类准确率飙升40%。当规则带着人情味落地,往往比冷冰冰的处罚更有效。

不过要注意“蒲草”和“铁律”的配比。某创业公司曾完全取消KPI考核,结果三个月后项目进度集体失控。后来改成“完成80%目标不处罚,但超额部分有重奖”,团队效率反而提升。这说明柔性管理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像蒲鞭那样——既有提醒的声响,又有进步的空间。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遇到过哪些“蒲鞭式”的管理智慧?可能是父母取消门禁却等你到深夜的台灯,也可能是交警把罚单改成交通安全小贴纸。这些充满温度的规则设计,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有效的约束力。

"蒲鞭之政"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