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ng
  • gàn
  • dào
  • s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ǎng gàn dào shū

成语解释: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中计

繁体字形:蔣干盗書

英文翻译:Jiang Gan steals books

蒋干盗书的意思

蒋:姓。

干:[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骨干。2.指干部:调干。干群关系。3.做(事):实干。干活儿。埋头苦干。4.能干;有能力的:干练。干才。5.担任;从事:他干过厂长。6.事情变坏;糟:要干。干了,钥匙忘在屋里了。[gān]1.古代指盾牌:干戈。2.姓。3.冒犯:干犯。4.牵连;涉及:干连。干涉。相干。5.追求(职位、俸禄等):干禄。6.水边:江干。河干。7.天干:干支。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9.不用水的:干洗。干馏法。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饼干。葡萄干儿。豆腐干儿。把萝卜晒成干儿。11.空虚;空无所有:外强中干。钱都花干了。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号(háo)。13.属性词。指拜认的(亲属关系):干妈。干儿子。14.徒然;白:干着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说话别那么干。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我又干了他一顿。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们干起来了。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成语评论

蒋干盗书”这个成语来自《三国演义》,讲的是蒋干偷到假情报反而害了自家阵营的故事。现在常用来比喻轻信他人或鲁莽行动导致反效果。比如职场新人小张看到同事发在群里的项目数据,没核实就直接转发给客户,结果数据有误引发纠纷——这和蒋干偷到假情报却当宝贝的行为如出一辙。

为什么人们容易犯这类错误?很多时候是因为信息焦虑作祟。就像现代人刷到社交媒体消息就急着转发,却忘了验证真伪。这种心理和蒋干急于立功的心态很像,都缺少了关键的信息过滤环节。

最近看到个真实案例:某公司采购员收到“供应商降价30%”的邮件,没打电话确认就签了合同。结果发现是钓鱼邮件,公司损失惨重。这比蒋干更危险的是,现代信息造假技术已经能完美模仿领导签名和公司抬头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家庭教育中也有警示作用。上周邻居家孩子偷偷翻看妈妈手机里的聊天记录,误以为父母要离婚,结果引发家庭矛盾。这提醒我们:碎片化信息就像不完整的书信,贸然行动可能酿成大错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数字时代有了新内涵。以前偷书信要翻墙入院,现在点个转发键就能造成信息灾难。但解决问题的钥匙始终没变——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比获取信息更重要。就像老话说的“三思而后行”,在点击发送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很多麻烦就能避免。

下次遇到“内部消息”或“绝密情报”时,不妨先做个深呼吸。想想蒋干当年要是多问句“这情报靠谱吗”,或许三国的历史都会改写。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建立自己的信息防火墙

蒋干盗书的造句

  1. 造句 我叫蒋佑楠,不是酱油男,是蒋!佑!楠!蒋是蒋干盗书的蒋,佑是……
  2. 造句 明末努尔哈赤即借用《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的手段离间成功明朝,使崇祯帝冤杀一代满名将袁崇焕。
  3. 造句 蒋干盗书是一出精彩的好戏,但实际上,曹操岂是能被这种儿戏蒙骗的主儿,而周瑜也不会热衷于明眼一看便知的拙劣表演。
  4. 造句 突然张辽脑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了《演义》中的蒋干盗书。
  5. 造句 这就是有名的蒋干盗书的故事。
  6. 造句 人强货硬;蒋干盗书献曹操。
  7. 造句 我担心这两小子跟我玩蒋干盗书,我得跟踪他们去。
  8. 造句 我的跟踪侦查结果证实,我们差点儿中了孙娜的蒋干盗书之计。

"蒋干盗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