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íng shuǐ ǒu féng
成语解释: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入,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
繁体字形:萍水偶逢
英文翻译:The water of Ping meets occasionally
萍:1.浮萍。2.红萍,水生蕨类植物。即满江红。浮生于水面,叶绿色,秋季转红色。全草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又可作绿肥。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偶:1.用木头、泥土等制成的人像:木偶。偶像。2.双数;成对的(跟“奇(jī)”相对):偶数。偶蹄类。无独有偶。3.配偶:佳偶。4.姓。5.偶然;偶尔:中途偶遇。偶一为之。偶感风寒。
逢:1.遇到;遇见:相逢。逢场作戏。千载难逢。每逢佳节倍思亲。2.姓。
“萍水偶逢”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水面上的浮萍偶然相遇,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独自在咖啡馆工作,突然有人指着你的电脑问:“这软件好用吗?”闲聊间发现对方竟是同行,还分享了许多实用技巧。这种没有预谋的相遇,不就是“萍水偶逢”的生动写照吗?
为什么说萍水偶逢不是单纯的运气?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偶”而非“萍”。浮萍随波逐流看似被动,但水面下的暗流才是关键。就像旅行时与陌生人的深度对话,看似偶然,实则是双方都保持开放心态的结果。现代社会强调计划性,但给意外留点空间,往往能收获惊喜。
去年在黄山遇到位采茶老人,他教我辨认云雾茶的新芽。这段两小时的缘分,让我明白萍水相逢的价值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于能否捕捉到转瞬即逝的共鸣。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古人在驿站、渡口特别容易留下诗句——流动的场景天然孕育着相遇的可能性。
数字化时代还需要这个成语吗?现在刷个短视频都能遇见千万种人生,但算法推送的“精准相遇”反而稀释了偶遇的魔力。真正的萍水偶逢应该像拼图:你带着自己的缺口前行,偶然拾获他人掉落的那片,拼上时才发现原本毫不相干的碎片竟能严丝合缝。
有个观察挺有意思:地铁里戴着耳机拒绝交流的年轻人,和公园里主动分享瓜子的老太太,本质上都在实践不同形式的“偶逢”。前者通过音乐与创作者隔空相遇,后者则创造着现实的联结。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偶逢”——只要保持对世界的触角张开,处处都能发生美好的不期而遇。
下次看见路边摆摊的手艺人,不妨驻足五分钟。那些注定擦肩而过的缘分里,说不定就藏着改变你认知的只言片语。毕竟水面上的浮萍看似无序,但若没有它们的偶然相聚,江河该多么寂寞。